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五一”陕西文博单位接待人次超650万 背后的“流量密码”是什么?

2025-05-09 来源:步旅网

央广网西安5月8日消息(记者刘昱)今年“五一”陕西文旅数据亮眼,其中陕西省文博单位共计接待观众约656万人次,同比增长36.8%。(统计截至5月5日18时)。“五一”陕西文博热背后到底蕴藏着哪些“流量密码”?

博物馆开放夜场添活力

“五一”期间,多家文博单位延长参观时间至夜晚,并增加参观预约人数。

据了解,陕西历史博物馆本馆每日开放时间由8:30—19:00调整为7:30—21:30,累计增加三个半小时,同时,参观人数从每日14000人次增加至17500人次。

今年“五一”期间,陕西历史博物馆接待观众约12.95万人次(陕西历史博物馆供图)

“从4月1日起,我馆实施取消闭馆日、延时开放等惠民举措,‘五一’小长假期间,克服诸多困难、进一步服务‘扩容’,助推文旅融合及地方经济。同时,我们科学调配人力物力,提升服务效能,加大高质量文化供给,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陕西,希望这一举措能够带动餐饮、交通、零售等业态的协同发展,为城市文旅产业注入新的发展动能。”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庞雅妮介绍,今年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工作重点将紧扣“扩容、提质、增效”三大核心目标,大力实施文化惠民系列举措,不断提升接待服务能力,让文化遗产真正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此外,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五一”假期检票时间提前至7:00,停止检票时间推迟至19:00(闭园时间为21:00),参观门票增加至每日80000张;

西安博物院将开放时间由8:30—18:00调整为8:00—21:00,每日参观预约人数增至18000人次;延安11家博物馆、纪念馆延时开放,延长开放1个小时……

据统计,“五一”期间,陕西省文物局直属文博单位共接待观众约55.82万人次,同比增长37%。其中陕西历史博物馆接待观众约12.95万人次,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接待观众约36.18万人次,西安碑林博物馆接待观众约3.71万人次,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接待观众约1.12万人次,陕西考古博物馆接待观众约1.86万人次。

沉浸互动“焕活”历史赋新能

在博物馆静观文物、探访遗址之外,沉浸式互动体验、数字交互正掀起文博旅游的新浪潮,虚拟现实与文物活化让历史触手可及。

今年“五一”期间,在渭南市博物馆互动体验室,每天两场“泥条盘筑法”体验活动吸引60余组家庭参与。孩子们化身“小陶匠”,亲手搓泥条、塑陶器,复刻新石器时代的陶罐制作技艺,让参与者触摸先民智慧,成品还可作为“文物级”纪念品带回家,成为节日独特记忆。

小朋友正在参与“泥条盘筑法”体验活动(渭南市博物馆供图)

据了解,为增强游客体验,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精心策划并举办了6场特色活动,其中“铜趣古金——青铜浮雕画”主题活动让参与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用泡泡泥捏出何尊、逨盉等青铜器造型,亲手制作出一幅幅精美的青铜浮雕画;陕西考古博物馆推出“五一”研学活动,让小学生化身一日“小小考古家”,以考古视角重看历史长河;陕西历史博物馆“画里有‘话’”系列原创美育课程迎来第二期“陶蕴万象”,共有25名青少年参与其中;宝鸡周原景区特别推出“周式婚礼秀”,让大家感受沉浸周礼文化,触摸千年历史;黄河文化博物馆推出“纺车体验角”“扁担挑战”等互动体验;西安博物院运用AR眼镜技术加强互动深受游客好评、汉中博物馆开设智慧数字云课堂,让博物馆的古迹和文物“触手可及”……多元交互体验为游客架起与历史对话的桥梁,进一步增强文博游的趣味性与吸引力,为文化“破圈”提供创新路径。

全省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陕西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燕认为,这一波文博旅游热潮充分展现了陕西作为历史文化大省的资源优势和文化魅力。陕西有300多座博物馆,西安拥有各类博物馆159座,已经形成了以“华夏之源”为核心的五大特色博物馆群落。

“五一”期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游人如织(央广网发 张天柱摄)

为应对客流高峰,今年“五一”期间陕西各大文博单位普遍延长开放时间,大幅提升了接待能力,有效拓展了承载空间。同时,现代科技在文博场馆中广泛应用,让文物“活”起来,极大增强了参观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目前,陕西全省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陕西文旅部门采取分区调控策略,热点博物馆提前预约限流,西安核心区以外的博物馆增加便民往返直达车辆,专题博物馆丰富产品供给,这种全省协同的发展模式有效分流了客流,提升了文博整体的接待能力。此外,陕西多家文博单位联合教育部门开发了丰富的研学项目,这些互动性强的教育活动深受家庭游客青睐,使博物馆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张燕表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