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洛的词语解释是:1.亦作'凾洛'。2.古代长安和洛阳的并称。基础解释:亦作/'凾洛/',见/'函洛/'。古代长安和洛阳的并称。
函洛的词语解释是:1.亦作'凾洛'。2.古代长安和洛阳的并称。基础解释:亦作/'凾洛/',见/'函洛/'。古代长安和洛阳的并称。 拼音是:hán luò。 结构是:函(半包围结构)洛(左右结构)。 繁体是:函洛。 简体是:函洛。 注音是:ㄏㄢˊㄌㄨㄛˋ。
函洛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亦作“凾洛”。古代长安和洛阳的并称。引《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自函洛不守,宪章中輟。”吕延济注:“函,函关,谓长安也。洛,洛阳也。言自西晋丧乱,不守二京之都,而宪章经籍皆中道而坏也。”《南史·梁元帝纪》:“旧邦凯復,函洛已平。”唐宋之问《送尹辅阙入京序》:“勑书来秦,徵诣凾洛。”《新唐书·第五琦传》:“若假臣一职,请悉东南寳貲,飞餉函洛,惟陛下命。”
二、网络解释
函洛函洛,拼音hánluò,亦作“凾洛”,是古代长安和洛阳的并称,出自《文选·任昉》。综合释义:亦作“凾洛”。古代长安和洛阳的并称。《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自函洛不守,宪章中輟。”吕延济注:“函,函关,谓长安也。洛,洛阳也。言自西晋丧乱,不守二京之都,而宪章经籍皆中道而坏也。”《南史·梁元帝纪》:“旧邦凯復,函洛已平。”唐宋之问《送尹辅阙入京序》:“勑书来秦,徵诣凾洛。”《新唐书·第五琦传》:“若假臣一职,请悉东南寳貲,飞餉函洛,惟陛下命。”函洛[hánluò]函谓函谷,洛谓洛阳。《昭明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函洛不守。」济注:「函,函关,谓长安也。洛,洛阳也。」其他解释:函谓函谷,洛谓洛阳。《昭明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函洛不守。」济注:「函,函关,谓长安也。洛,洛阳也。」
关于函洛的成语
泥封函谷 洛阳才子 函盖充周 洛阳纸贵 鸿函钜椟 函盖干坤 函盖乾坤
关于函洛的词语
洛阳才子 崤函之固 泥封函谷 巫山洛水 纸贵洛城 函盖乾坤 鸿函钜椟 洛阳纸贵 巫山洛浦 函盖充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