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函的词语解释是:书匣的美称。指道书。犹华翰。琅函[lánghán]⒈书匣的美称。⒉指道书。⒊犹华翰。
琅函的词语解释是:书匣的美称。指道书。犹华翰。琅函[lánghán]⒈书匣的美称。⒉指道书。⒊犹华翰。 结构是:琅(左右结构)函(半包围结构)。 简体是:琅函。 拼音是:láng hán。 繁体是:瑯函。 注音是:ㄌㄤˊㄏㄢˊ。
琅函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书匣的美称。引前蜀韦庄《李氏小池亭》诗:“家藏何所宝,清韵满琅函。”清黄遵宪《己亥杂诗》之八四:“琅函锦篋深韜袭,留付松阴后辈看。”⒉指道书。引宋晁补之《引驾行·长春》词:“待琅函深讨,芝田高隐去偕老,自别有壶中永日,比人间好。”金赵秉文《鲁直乌丝襕黄庭》诗:“《太清虚皇玉景经》,琅函琼笈秘始清。”明杨慎《艺林伐山·仙经》:“琼文、藻笈、琳篆、琅函、皆指道书也。”清曹寅《游仙诗三十韵》之二九:“诗成便返青天去,遗下琅函第几籤。”⒊犹华翰。引清顾炎武《答李紫澜》:“春来两接琅函,著作承明,紬书金匱,自不负平生之所学。”
二、网络解释
琅函琅函是汉语词汇,拼音lánghán,出自《李氏小池亭》。综合释义:书匣的美称。前蜀韦庄《李氏小池亭》诗:“家藏何所宝,清韵满琅函。”清黄遵宪《己亥杂诗》之八四:“琅函锦篋深韜袭,留付松阴后辈看。”指道书。宋晁补之《引驾行·长春》词:“待琅函深讨,芝田高隐去偕老,自别有壶中永日,比人间好。”金赵秉文《鲁直乌丝襕黄庭》诗:“《太清虚皇玉景经》,琅函琼笈秘始清。”明杨慎《艺林伐山·仙经》:“琼文、藻笈、琳篆、琅函、皆指道书也。”清曹寅《游仙诗三十韵》之二九:“诗成便返青天去,遗下琅函第几籤。”犹华翰。清顾炎武《答李紫澜》:“春来两接琅函,著作承明,紬书金匱,自不负平生之所学。”琅函[lánghán]尊称他人的书信。《福惠全书.卷三二.陞迁部.四六禀启附》:「伏愿琅函再锡,玉节频膺。」也作「琅函」。网友释义:琅函是汉语词汇,拼音lánghán,出自《李氏小池亭》。汉语大词典:(1).书匣的美称。前蜀韦庄《李氏小池亭》诗:“家藏何所宝,清韵满琅函。”清黄遵宪《己亥杂诗》之八四:“琅函锦箧深韬袭,留付松阴后辈看。”(2).指道书。宋晁补之《引驾行·长春》词:“待琅函深讨,芝田高隐去偕老,自别有壶中永日,比人间好。”金赵秉文《鲁直乌丝襕黄庭》诗:“《太清虚皇玉景经》,琅函琼笈秘始清。”明杨慎《艺林伐山·仙经》:“琼文、藻笈、琳篆、琅函、皆指道书也。”清曹寅《游仙诗三十韵》之二九:“诗成便返青天去,遗下琅函第几签。”(3).犹华翰。清顾炎武《答李紫澜》:“春来两接琅函,著作承明,紬书金匮,自不负平生之所学。”国语辞典:书箱。琅函[lánghán]⒈书箱。引唐·韦庄〈李氏小池亭十二韵〉:「家藏何所宝,清韵满琅函。」⒉尊称他人的书信。也作「瑯函」。⒊道书。辞典修订版:尊称他人的书信。《福惠全书.卷三二.陞迁部.四六禀启附》:「伏愿琅函再锡,玉节频膺。」也作「琅函」。其他释义:1.书匣的美称。2.指道书。3.犹华翰。
关于琅函的成语
满目琳琅 函盖乾坤 琅嬛福地 函盖充周 泥封函谷 琅琅上口 琳琅触目 函盖干坤 琳琅满目 鸿函钜椟
关于琅函的诗词
《皇后閤·蕊笈琅函受秘文》 《山居诗·龙藏琅函遍九垓》 《万寿诗·彤闱几度上琅函》
关于琅函的词语
函盖乾坤 函盖充周 函矢相攻 泥封函谷 鸿函钜椟 竟达空函 琳琅触目 琅嬛福地 崤函之固 满目琳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