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我们迎来了第xx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把每年三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这一日子从1996年起,今年已经是第xx个年头了,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安全心中记》。
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墨客用优美的文笔唱出了对生命的歌颂。人们歌颂生命,是因为生命的宝贵,人们热爱生命,是因为生命的美好。然而,生命又是脆弱的,它一次次向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在此,我向同学们发出以下倡议:
1、我们小学生要时刻树立安全意识,认真学习安全自护自救知识,从而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2、要注意课间文明游戏,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发生事故时及时与老师或学校领导取得联系。
3、要注意运动安全。上体育课前要作好准备活动,运动时要遵照老师的要求,不剧烈碰撞,不违规运动。
4、要注意用电安全,不乱动教室内的电源插座,一切听老师指挥。
5、要注意食品安全。不购买三无食品,不吃不洁食物,不吃过期食品。
6、要注意交通安全,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7、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街上逗留,不与陌生人交往。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创建平安校园。让我们在国旗下共同祝愿,祝愿我们每天平平安安到校,高高兴兴回家! 祝愿我们的校园真正成为全校师生安全的港湾,和谐的家园!
亲爱的教师、同学们:
安全,是每一个人必须遵守的。尽管我们是小学生,但我们更应当遵守学校安全。如果不遵守安全,发生意外,将有可能失去自我的生命。“生命诚可贵,安全价更高。”
前几天,妈妈给我讲了一则新闻,在一所学校发生了踩踏:下课后学生们快速着跑下楼,一名学生被绊倒了,紧之后更多的学生蜂拥而来,结果全都倒在一齐了,以至最终惨剧发生。这次事件经我们一个警醒,我们应当时刻记住安全第一。
请时刻记住:
1、上下楼梯靠右行,你谦我让脚步轻。
2、在楼梯通道内,上下楼梯都应当坚持礼貌,人多的时候不拥挤、不起哄、不打闹,不故意怪叫制造紧张和恐慌的气氛。
3、下楼的学生应当尽量壁免到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
4、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我行走的方向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以避免摔倒。
同学们,生命是完美的,生活是多彩的,让我们一齐来爱惜生命,时时刻刻做到安全第一。
各位老师、同学们:
今天是我校本学期“安全教育月”的第四天。为了加强学校安全工作,营造校园安全环境,我们将本月活动主题定为“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
一、为什么开展“安全教育月”活动?
大家知道,我校现有学生300多名,学校安全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关系到我们千家万户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所以我们要从稳定社会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把师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强化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校园安全的具体含义是什么?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可将校园安全归结为“九个安全”:一是消防安全;二是交通安全;三是饮食卫生安全;四是财产安全;五是设备安全;六是心理安全;七是校园用电安全;,八是防雷安全;九是校园内活动安全;诸如体育活动安全,课间秩序安全,学校集会与集体活动安全以及可能发生的伤害:中暑、挤伤、跌伤、骨折、窒息、烧伤、脑震荡、死亡等。
由此可见,我校不是真空地带,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安全隐患,存在着发生事故的可能。而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得到提高,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全校师生要充分认识开展“安全教育月”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搞好安全工作。
二、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切实做到如下10个方面:
1、 严禁攀坐各楼层护栏,不得在各楼层的楼梯或走廊追逐,奔跑,打闹、以防跌倒、摔伤;课间操、放学下楼梯、升旗集会解散时不要拥挤,推搡,按顺序和学校规定的分流要求上下课、间操、升旗、放学,以防发生踩踏事故。
2、不摸、不动灭火器材、电线、各种开关;为防止火灾和意外事故,除实验外,所有教室及其他场所严禁违反规定使用明火。
3、严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出入校门步行,放学后不要在校门外逗留;上下学途中步行要注意安全。
4、克制自我,禁止打架伤害行为的发生。
5、妥善保管好个人钱物,将个人随身所带的钱币不要放在教室。
6、实验课、体育活动及课外活动要严格服 从老师指挥,严守操作规范,严禁擅自行动,防止各种危害安全的现象发生。
7、培养坚韧、顽强的意志,克服心理上的软弱;学会自我调解和放松,缓解过重的心理压力,最终战胜自我,取得成功。
8、在学校各种劳动中注意安全,如扫地,擦窗户,搬桌子等,预防意外事故。
9、预防各种传染病。时值夏、秋两季,正是传染病的多发期,如流脑、甲肝、腮腺炎等,各班要注意开窗,有病早报告,早治疗。
10、参与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以便学校安全工作越做越好。
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校园变得更加美丽、和谐舒适和安全,让同学名健健康康的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