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记得,1935年的12月9日曾发生过什么,我在这里本不想再多作赘述的,因为它早已记入了中国革命的历史。但今天我却不得不问一问各位,今天的我们,有几个还会因为想起那样一个惊天动地的壮举而心情澎湃呢?
同样是中国的大学生,我们安逸地坐在教室里享受着国家法律所赋予的受教育权,舒适地躺在宿舍的床上听着音乐,津津有味地阅读着百味小说,谁还会静下心来缅怀一下那些为了我们的幸福而抛洒血泪的前辈们? 我们从小学就开始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从小就学习历史。
我毫不怀疑大家熟记着每一次爱国运动和每一场战役的时间和地点。可是大部分人也仅仅就是知道时间和地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习惯了在作文后面加上几句爱国爱人民的宣言,习惯了写议论文的时候信手拈来那些英雄儿女的故事。我们用激烈的言语来批判着汉奸和走狗,也不吝啬于给予民族战士们华丽的赞美。
然而,我们是真的就牢记了这些吗? 我们牢记的方式是什么呢?是网络上用革命图片恶搞的的料,还是渔船船长被捕时事不关己的态度?或者是世界杯时赌咱中国队冲不出亚洲?爱国——这个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词,而如今,我却觉得它是如此地抽象。因为我很难感受到它的真实存在,我不是一个古板的人,我并不赞同整天吆喝爱国爱民,也并不看好偏激地排斥每一个外国人。任何事物都需要与时俱进,包括爱国。
屈原的爱国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奋力挣扎,文天祥的爱国是他英勇就义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陈词,小萝卜头爱国所以渴望学习的期盼,鲁迅爱国,故而发自肺腑的呼唤救救孩子这些都是爱国的表现,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诠释,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着一颗赤诚的心,他们都很清楚自己该做的是什么?古人尚且能够为自己的祖国,为自己的理想献出最宝贵的生命;我们的先辈们尚且能够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那么作为21世纪接班人的我们,难道不应该把他们的精神继续发扬下去吗 ?
今天的我们,享受着先辈们用血泪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今天的我们,更加应该迎接过先辈们手中的接力棒,决不辜负他们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不能忘记祖国所受的苦难,侵略者的种.种罪行让它失去了多少优秀儿女,我们不能忘记先辈们的名字,他们无私奉献,用自己的生命为后人创造了一份幸福安康的生活。我们更不能忘了我们肩负着一份责任,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责无旁贷。因为我们是一个大学生,一个中华民族的青年学生!为我们是一个中国人,一个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龙的传人。
我们来到大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参加活动和聚会,不是找一个合适的对象然后结婚生子,更不是用父母血汗钱缴了学费然后挥霍青春。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机遇和挑战,面对着就业的竞争。我们的报国之举也不再是抛头颅、洒热血,而是学知识、建家乡。
其实,无论是战争还是竞争,我们都需要一颗爱国之心,只有高尚的爱国情操才能架起我们心中的一杆利益之称,是“人不为己,天株地灭”呢?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呢?
作为我们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未来祖国前途无限光辉灿烂,我们更应该具有爱国之情和树立报国之心。作为新世纪的主人翁,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在国际尖端的斗争中,我们 必需具有民族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
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必须本着奋进、超前、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原则,学好专业知识、兼承优良传统、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身价值,胸怀祖国,志为报效祖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我们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尤其在国际形式风云变化的今天,更要又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和民族自豪感。 同学们,不要再一边大喊着要努力学习一边在上课时偷偷打游戏了,不要再高举着自己的梦想却在被窝里埋葬青春了,不要忘记了,自己是个中国人、是个大学生。请找回那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别因为社会的某些黑暗面而抛弃了对祖国的热爱,也别因为一时的成绩不理想而庸庸碌碌过完一生,我们的祖国尚在长大,我们该勇敢地接过建设祖国的接力棒,为社
会主义中国的腾飞立志成才,贡献我们微薄的力量。
打开尘封的书柜,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翻开早已泛黄的书页,情绪也随这书上那一行行黑色的字忽起忽落……
贫瘠厚重的黄土高原上曾经有这样一群苦难的人,他们机械式地生活,小心翼翼地生活着。今天一个政策可以塑造他们,明天一个决定也能够摧毁他们。幸运的人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也只能提心吊胆的生活着,不敢有一丝作为。他们朴实平凡的就像脚下的土地、风中的尘埃,他们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身体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但他们守旧、落后、困倦、贫穷,就像烟波浩渺的海绵上随波逐流的船只,没有方向,没有出路,人生只能任由命运摆布。这种无助的感觉就如同青藤扎根在心里,越揪越紧,以致让人窒息。
但是,同样在这块苦难贫穷的黄土地上,也涌现出许多让我震撼的人,拥有雄心壮志的孙少平,吃苦耐劳的孙少安,善解人意的田福年,善良多才的田晓霞。其中孙少平的人生经历深深的烙刻在我的身上,时常让我潸然泪下。他对苦难有着深刻的认识,对生活有着透彻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高度的追求。他有铮铮铁骨,有巨大的勇气,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奋斗人生,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和崇高感。
书上是这样描述的“……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谋生、活命……他现在到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
这是一种怎样的认识啊。每当我们遇到困难、经历挫折的时候——也许这种困难与挫折只有孙少平所遭受的苦难的百万分之一,简直是微不足道,但我们从不曾有过这样的认识?就算哪天放学老师布置了较多的作业,亦或是天气有些闷热而等不到车,更甚者只要稍微有些不顺心不如意,我们就会表现出许多的怨天尤人。难道这些也算得上苦难吗?
自从读了《平凡的世界》,我就读懂了“苦难的哲学”。苦难也是人生的老师。如果不是苦难,孙少平不会成为刚强铁汉;如果不是苦难,孙兰香就不会出类拔萃;如果不是苦难,田润叶不会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气;如果不是苦难,故事里所有让我牵挂让我揪心的人们都不会有我期望的美好结局。
同样书上的“……我们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是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这句话也深深刺痛着我的心。
身为乡村农民后代的我们,总是为了没有舒适的生活而自怨自艾,总是为了没有光辉的前程而悲伤叹息。我想说,请不要在为自己的普通而低沉,不要再为自己的平凡而失落,只要不懈的与命运抗争、与生命搏斗,只要不断的明确目标、坚定方向、执着追求、顽强奋斗,就能谱写出与众不同的“平凡”的史诗!相反,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前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就不配拥有不平凡的人生。幸福之花要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美好的前程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我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奋斗的意义。
平凡的世界里,蒸腾着不平凡的人生!这是一部用生命谱写成的史诗,在亘古的大地和苍茫的宇宙间,仿佛有一种不平凡的声音在回荡。就像萨迦格言所说“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一样,即使再平凡的人也可以书写出荡气回肠的生活,即使作为一个平凡人,也会有平凡人的人生幸福之所在。
同学: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所谓志向,是指一个人的“远大志向”和人生目标。人生目标是人生的灯塔,力量的源泉。失去了,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只有设定好人生的目标,才能选择人生的道路,才能掌握和掌控自己的人生。
有了目标,生活变得充满意义,一切似乎都清晰明了的摆在你面前。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为什么,为了谁,所有的要素都那么明显,那么清晰。那么生活会增添更多的活力和激情。让我们的隐性潜能充分生成,为实现高品质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回顾历史,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的社会结构,都接近于一个金字塔。大量的人在金字塔的底部,只有很少的人在金字塔的顶部。底层的人只能做普通的工作,收入普通,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负担,而塔顶的人却蒸蒸日上,享受着丰厚的财富和无限的发展前景。但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些在塔顶的人,曾经在塔底的人,都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一步步爬上金字塔的顶端。
仔细观察,社会上大部分人的一生都在平庸中度过。他们虽然努力奋斗了一辈子,却只能扮演微不足道的次要角色。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缺乏真正的内在动力。社会的要求和他人的约束让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兢兢业业,却很少去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做出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就是说,金字塔底层的大多数人和金字塔顶层的少数人的差距,在于视野的高度和人生的目标。
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生活。也许你觉得自己现在有多卑微,或者你的工作有多微不足道,但只要你渴望攀登成功的巅峰,把自己放在整个社会的宏观世界里,仔细定位自己的人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并愿意为之努力,总有一天你会如愿以偿,获得成功。
人生目标可以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如果一个人没有长远的目标,那么他的人生就是盲目的,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短期目标,他就不知道自己每天会做什么,会往什么方向走。把人生的长期目标划分成节点,就像人生的岗位一样,成为每个时期的短期目标。所有短期目标都指向同一个方向,这是长期目标的基础。这是所有成功人士都遵循的公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即使有目标,也需要一个过程来实现。成功的人最理想主义,最睿智,最坚韧不拔,最有决心。他们明白,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通过艰苦的努力不断完善和提高;成功的人永远不会满足于事情的完成,而是会要求自己不断做得更好,以取得更大的成功。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从现在开始设定人生目标,从零开始,实现人生目标。抛弃重复自己平庸生活的枯燥生活,努力挖掘自己内心的潜力,激发自己的闪光点。我相信金子总有发光的一天,这是真理,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和障碍,最终你都会成功。新的生活从你设定目标的那一天开始。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如果说三国是一段不得不读、扑朔迷离的历史,那么曹操则是一位不得不提、褒贬不一的人物。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因为多疑,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九口。因为多疑,赤壁大战前,周瑜使反间计,令曹操疑心大起,立斩蔡、张二将,导致赤壁之战大败。因为多疑,曹操率大军与刘备军队隔汉水对峙,因刘备一方将士夜夜击鼓鸣炮,竟使其怀疑诸葛亮可能有诡计,马上将部队后撤三十里。因为多疑,他以为华佗为其治病是替关羽报仇,一代名医因此死得不明不白。
多疑而不明断,一意孤行,害人害己,真是应了诸葛亮那句话:多疑多败。
然而,不要忘了,曹操生在一个群雄并起的乱世。战争中的多疑,可以看作谨慎,更是一种无奈。面对像刘关张三兄弟的生死同心,想来曹操从内心而言也是羡慕的吧。作为一代枭雄,面对战火纷飞,群雄并起,如果没有曹操多疑的性子,何以步步为营,成就霸业?所谓成也多疑败也多疑,多疑让曹操赢得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
曹操残忍,却并不暴虐;冷酷,却并非无情。郭嘉英年早逝,曹操悲痛得死去活来。陈宫死后,曹操赡养其老母……他的残忍和冷酷并非本性,若他不残忍,别人就要对他残忍;他不冷酷,就战胜不了一个又一个凶险的敌人。他面对的,是你死我活的战争。
曹操虽然多疑、奸诈、残忍,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一位能臣,一位有着雄心抱负的明主。
曹操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操爱才,他明明知道关羽不会背弃刘备,却不忍杀之,亲送关羽千里走单骑,任他过五关斩六将;他可以让赵子龙在军队中七进七出;他可以重金厚待曾经写过讨贼檄文辱骂自己的陈琳。正因如此,其手下将领文臣无论是桀骜不驯,还是倔强执着,甚至是奸诈狡猾,都无不心悦诚服于曹操之下,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曹操有才。他精于兵法,着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他擅长诗词歌赋,留下《短歌行》、《观沧海》等千古名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若不是心怀壮志、才华超群,又怎能写出如此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的文字?
难怪世人言曹孟德乃“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一统天下”是曹操的雄心壮志,“挟天子以令诸侯”,“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些看似过分的做法和孤傲自夸之语,饱含着曹操一生的梦想与霸气。然而,事与愿违,曹操最终还是没来得及实现自己一生的宏愿,他不得不带着遗憾离开……
曹操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更是时代将他推向了最前线。
孙权评价曹操:“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裴松之评价曹操:“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
唐太宗说曹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个英雄。”
毛泽东说:“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有些人厌恶曹操,厌恶曹操的多疑奸诈,厌恶曹操的残忍狂妄……
有些人喜欢曹操,喜欢曹操不拘世俗的真性情,喜欢曹操不惧失败的真豪情……。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或许对与错已经不重要了。“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历史长流中,纷纷扰扰只是沧海一粟,曹操却用他匆匆一生,画出了惊鸿一笔。
各位同学、老师:
大家好!
很荣幸我是我们班第一个做课前三分钟演讲的人,我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还望各位同学、老师海涵!我演讲的题目是。
00后的我们活泼可爱,意志坚定,聪明好学,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展翅飞翔的雏鹰,因为我们有着一个响亮的称号—00后。
我们不屈不挠,意志坚定。面对困难,我们从来没有害怕和退缩。我们坚信: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00后的我们聪明好学。但有时候也犯糊涂。我们活泼但也顽皮。
00后的我们热爱祖国。不容许自己的祖国受到伤害。00后的我们在祖国母亲的呵护下健康成长,茁壮成长。我们也会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建设,奉献出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让别的国家不敢小瞧咱们中国。
00后的我们当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但是我们并不是娇生惯养。我们也常常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00后也不例外。00后的我们爱看上网。许多10后甚至迷恋上了它,学习成绩下降,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他们享受着优越的物质条件,但他们的内心却是空虚寂寞的,他们不懂得珍惜生命,感恩社会,却整天沉迷在游戏中无法自拔,浪费大好青春。
我们00后是幸福的,是快乐的,是时代的健儿,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在这样一个先进的时代,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奋发向上,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