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xx大、xx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到20__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始终聚焦的战略目标,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全面”。目前,中国仍然是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领域发展并不均衡,区域、城乡之间在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程度等方面差异巨大,生态文明建设、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等短板明显。如何缩小差距、补齐短板,依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全面小康,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持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在“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三个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一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到了最关键一程。越是接近奋斗目标,越要防范应对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必须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把各类风险隐患化解于小、消弭于早。二是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精准脱贫是全面小康的根本标志和底线任务,也是最难啃的骨头。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夫、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__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三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高度关注,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热切期盼蓝天绿水、清新空气、优美环境。必须以最坚决的态度铁腕治污,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效益,增强对发展的认同感。
从现在到20__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也是最后冲刺期,3年时间虽短,但收官之战十分重要。结合我们甲路镇实际,接下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赢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胜利。
一是坚持生态优镇战略,加快绿色发展,构筑生态环境新优势。坚持规划先行,严格执行我市生态功能区规划,有序推进污水处理、环境卫生整治、生态环境修复等工程,严控秸秆焚烧、违法建房、农村“滥建乱葬”等行为,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处处能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二是坚持旅游重镇战略,加快项目推进,实现旅游产业新突破。未来我镇发展的重点是旅游。发挥宁绩高速青龙湾度假区交通主入口优势,大力发展“道口”经济,以集镇拓展区为中心,规划建设青龙湾度假区游客接转中心和旅游商品集散市场,将旅游项目作为招商引资重点,大力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以点串线,以线连片,进一步打造青龙湾“汤口”、建成青龙湾“门户”,逐步将我镇建设成为青龙湾度假区的“观光驿站”和“休闲后花园”。
三是坚持经济强镇战略,加快调整步伐,推动综合实力新提升。研究制定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扶持政策,加快“调转促”,支持鑫马公司转型升级、庄村矿业公司复工生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储备一批市级重点项目,为我镇未来发展积蓄能量。持续推动农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飞地经济”和“总部经济”建设,积极发展新型业态,不断优化我镇产业结构,推动我镇“三产结构合理、两化深度融合”。
四是坚持和谐新镇战略,加快文明创建,构建和谐社会新风貌。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加快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步伐,有序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提升农村保障水平,推动我镇“社会和谐、干群融洽、人民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这一要求突出问题导向,直指作风“病灶”,为各级干部锤炼过硬作风、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指明行动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又遇到疫情,做好脱贫攻坚工作难度更大。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作风。当此紧要关头,更要加强作风建设。
在充分看到成绩同时,必须清醒看到,脱贫攻坚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不容忽视,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问题时有发生。中央决策是好的,到了基层却变了味,为了应付考核,省里和市里暗访,给贫困户进行培训,教贫困户咋说,实事没有办几件,表格确填了不少。有些地方官员克扣扶贫资金,将扶贫资金收入囊中,违背了国家的初衷,扶贫工作越走越远,背道而驰。这些无疑都是在败坏队伍作风,令广大群众对基层扶贫的党员干部丧失信任。
越是打硬仗,越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要跟进到哪里。纪委要做好监管,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做好资金监管,防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要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对贪污侵占、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的从严查处,推动脱贫攻坚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作为基层一线帮扶干部,应该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做好调研,多干实事,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杜绝、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歪风,切实解决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曾在贫穷落后时,我想过人们心中向往的幸福美满的生活是怎样。
小时候,过着连粗茶淡饭都勉强的日子,看着村里共有的那台老式电视里播放的那些城市城的生活,我羡慕了,我做了个梦,爷爷奶奶放下锄头在家里品茶纳凉,爸爸妈妈陪伴我快乐成长,错落不堪的土屋变成了鳞次栉比的楼房。。。。。20__年我心中的全面小康作文20__年我心中的全面小康作文。这,是小康?
呵,我笑了,上时候的梦不是梦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般家庭中也都有了电器,如电饭煲、空调、电视等。在我们忙碌后能够让我们吃到香喷喷的白米饭,在我们闲的无聊的时候带给我们娱乐。。。。。。这,是小康?
记得幼小时候上水灾的路,泥泞淤烂,爷爷搀着我的小手,因为个子小,整个人像被爷爷提着一样,蹚着泥水到学校门口,边走嘴里边嘟哝着爷爷的大粗手将我的手掌给磨疼了,即使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却仍然记忆忧新,掺和着造路工人的汗水,伴随着如雷鸣轰响的铁捶声,长约26里的324省道成功通路,这条路直通我的学校,我高兴的又叫又跳,嘴里还不停嘀喃着,终于不用被爷爷那双大粗手提着了!这,是小康?
回想起来,从前人们去远的地方,不管什么方式,总要很长时间,还挺麻烦,若赶不上季候,不是冷就是热,现在,天上的,地上的,水上的 ,什么交通工具都有,飞机、火车、汽轮。。。。。样样都很便利,有些工具内备装置还有空调、电视等,待遇也很好。。。。这,是小康?
我曾想过我要的生活在,有五分有保障且稳定的工作,月薪2500元,早上七点起床,早餐一杯牛奶,一份面包,午餐自已加几个菜,五点下班后,晚饭自已煮点粥等。工作顺利,家庭成功,日子美满,全家幸福,试想一下,如果全世界每个家庭都如此,该有多好!
物质生活奔小康,精神生活也要奔向小康,这就是我心中的小康生活。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并表示“着力选好贫困乡镇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不难看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因此,坚持抓队伍、树榜样、补短板,三力齐发,以高质量的党建推动脱贫攻坚。
抓队伍,激发脱贫引领力。“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实施人才队伍建设是有一定必要的,因为人才是强党建必须的战略资源,是助脱贫最宝贵、最重要的核心资源。在脱贫攻坚这场硬战中,党员干部必须打头阵、当先锋,不脱贫、不收兵。一是打造“生力军”。及时将有足够力量抓党建、管脱贫的村干部充实到基层党务工作干部队伍;二是配强“帮扶人”。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需要精准选配第一书记、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为脱贫工作添砖加瓦;三是开设“微党课”。以“党政课堂、厚德课堂、司法课堂、廉政课堂”为主要内容的“四大课堂”,安排乡镇党务工作者系统学习,不断提高党务工作者的整体能力。
树榜样,增强脱贫带动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党员当先锋、作示范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一要大力培养年轻党员。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确保每个贫困村培养一批入党积极分子,每两年至少发展1名年轻党员,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二要认真开展组织生活。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都要常态化、制度化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肃认真地抓村党组织“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的落实,将其作为抓党建促脱贫的基本功;三要有效落实结对帮扶制度。要组织党员联系贫困户,推动有帮带能力的党员每人至少结对帮扶1 户贫困户,真正让党员带动贫困户,盘活整改组织。
补短板,提高脱贫保障力。紧盯牢基层党建薄弱环节,为脱贫攻坚扫清障碍是重中之重。一是领导能力虚弱化。自村民自治深入人心以来,大家开始重视“自我”,而致使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受到挑战,导致党组织影响力有所下降;二是基层基础保障不足。村级组织建设投入匮乏,政策资金配套存在“撒胡椒面”现象,难于捆绑统筹使用,造成硬件建设滞后,如村部建设、党建配套设施、远程教育等较为落后;三是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薄弱。一些基层党组织只侧重于送钱送物、硬件建设,搞形式化、规模化,而忽视思想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能将其内化为党员干部内在的、自觉的精神追求,激发基层干部群众的创造路和积极性。
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越到关键时候越要响鼓重锤。不要搞“大跃进”“浮夸风”,不要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当前,正是脱贫攻坚“吃劲时候”“紧要关头”,广大党员干部要一鼓作气,真抓实干,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鼓作气战脱贫,要“精”字为先。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扶贫干部要在深入调查、反复核对、查缺补漏、认真分析上下功夫,全面准确掌握每户贫困人口数量、居住条件、就业渠道、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情况,因地制宜、因户而异,一户建立一本台账、一户制定一个脱贫计划、一户研究一套帮扶措施,“点对点”服务、“一对一”救助、“多对一”精准帮扶,真正让贫困户去“穷根”,奔“富路”。
一鼓作气战脱贫,要“严”字当头。干部作风是脱贫攻坚提供重要保证。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干部作风,关乎脱贫攻坚成败,作风越硬效果越实。从一些地区和部门近期反映的情况看,有的地方仍在搞数字脱贫、突击脱贫甚至虚假脱贫;有的乡、村两两级压力不够、紧迫感不强,个别地区“上热下凉”的现象依然存在,中央决策部署在执行中走了样,既损害了干部形象,又损害了群众利益。党员干部既要有细的品质,又要有严的作风,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以作风建设推动脱贫攻坚,让作风的“虚火”降下来,坚决克服急躁症、漂浮症、虚假症,严防急功尽力、弄虚作假,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锤炼过硬工作作风,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
一鼓作气战脱贫,要“实”字为重。扶贫工作要务实、脱贫过程要扎实、脱贫结果要真实。脱贫不停顿、扶贫不止步,实绩是最有力的扶贫助推器。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面子工程”,导致扶贫政策“失准”,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成效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广大党员干部要做群众脱贫的“主心骨”,全力开拓贫困群众致富“主阵地”,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牢笼中挣脱出来,紧紧围绕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结合贫困地区实际,找准推进脱贫的“金钥匙”,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真做真为、善作善成,切实提高脱贫质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