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员心得体会2022(3篇)

来源:步旅网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员心得体会2022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抗旱要“目中有人”》一文中强调,做好抗旱工作首先要“目中有人”,这个“人”就是人民群众。同样的道理,做好战贫工作打赢“收官战”,关键也是要做到“目中有人”,特别是贫困群众。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用战贫实际行动回答好三个问题,交出一张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脱贫攻坚答卷。

  在“为什么战贫”中牢记为民初心。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必须下好脱贫攻坚这步“先手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这每一步都立足于对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的保障和满足。要通过精准扶贫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要以“一个都不能少”的扶贫理念让贫困群众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方面有保障。把战贫之事办好,就要时刻“惦记”贫困群众的冷暖安危。在脱贫攻坚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要把解决贫困群众的困难当作头等大事,引导帮助贫困群众步入脱贫攻坚正轨。想尽千方百计创新扶贫工作方式,在解决贫困务工劳动力有序返岗、务工就业上下功夫,多措并举推进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做好因疫致贫返贫群众的“点对点”帮扶,切实解决好贫困群众的后顾之忧,全力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战贫路上走遍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只为让人民群众吃好、喝好,脸上洋溢出淳朴的笑容。

  在“如何战贫”中实现以民为本。凝心聚力啃下“硬骨头”,要以贫困群众的脱贫难点及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实现精准帮扶。首先,扶贫要扶志,脱贫要脱懒,脱贫攻坚应成为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依靠而不是依赖。要重视扶贫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攻克贫困群众的思想难关,充分激发贫困群众想脱贫、想致富的内生动力,才能通过战贫真正摘掉贫困群众的“帽子”,从根本上杜绝反弹现象发生。其次,以贫困群众能做什么、想做什么、需要什么为前提,因地制宜实现开发性、可持续性扶贫。目前一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持续壮大,电商扶贫、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等开启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就业难、收入来源不足、增收不稳定等“老大难”问题,也坚定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最后,关键之年要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战贫剩下的任务,更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扶贫方案及政策任务抓实抓细抓小,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带领贫困群众攻坚克难。

  在“怎样保证战贫效果”中坚定心中有民。脱贫攻坚不是终点,是贫困群众的新起点、新生活,打赢“攻坚战”不仅要完成任务指标“硬杠杠”,更要稳固成绩夯实战贫效果。为民办好事还需强化担当作为,扶上马送一程,对处于“过渡期”的人民群众要坚持“四不摘”,摘帽不摘责任继续落实主体责任不松劲、摘帽不摘政策保持扶贫政策稳定、摘帽不摘帮扶防止返贫杜绝脱贫不稳定、摘帽不摘监管让“贫困帽再也不想戴、不能戴”。为民办实事还需“硬碰硬”“实打实”出真招,要坚定为民造福的决心向“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发起总攻,凝聚起贫困群众的精气神,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战斗力,挖掘出贫困地区价值带领群众找到致富门路。保证战贫效果还需依托“互联网+”优势持续推进科学发展,既要改变脱贫地区的外在面貌,进一步释放脱贫地区的生机活力和特色魅力,也要着力提升脱贫群众的精神面貌,用新思想、新理念、新技能、新知识武装脱贫群众的头脑,助力脱贫群众翻开致富新篇章。

  战贫始终要以人民群众为落脚点,时刻把贫困群众放在心上,让贫困群众参与、让贫困群众做主、让贫困群众受益,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能打赢这场为民之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员心得体会2022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这一要求突出问题导向,直指作风“病灶”,为各级干部锤炼过硬作风、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指明行动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又遇到疫情,做好脱贫攻坚工作难度更大。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作风。当此紧要关头,更要加强作风建设。

  在充分看到成绩同时,必须清醒看到,脱贫攻坚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不容忽视,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问题时有发生。中央决策是好的,到了基层却变了味,为了应付考核,省里和市里暗访,给贫困户进行培训,教贫困户咋说,实事没有办几件,表格确填了不少。有些地方官员克扣扶贫资金,将扶贫资金收入囊中,违背了国家的初衷,扶贫工作越走越远,背道而驰。这些无疑都是在败坏队伍作风,令广大群众对基层扶贫的党员干部丧失信任。

  越是打硬仗,越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要跟进到哪里。纪委要做好监管,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做好资金监管,防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要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对贪污侵占、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的从严查处,推动脱贫攻坚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作为基层一线帮扶干部,应该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做好调研,多干实事,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杜绝、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歪风,切实解决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员心得体会2022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胜阶段,为打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迎接20__年实现同步小康顺利到来,各级党委部门上下齐心,攻坚克难。

  但俗话说得好“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如何在当前攻营拔寨阶段,彻底根除穷根,杜绝“春风吹又生”上,笔者认为还需要做到心沉基层,不仅要在房前屋后、在街节后巷做好“宣、扫、拆”,更要在百姓心里面,思想上做好“宣、扫、拆”。

  宣传党的政策,杜绝懒汉思想。一事一议的光伏路灯,是百姓脱贫方向的指引灯,“村村通”“组组通”的水泥硬化路是百姓奔小康的康庄大道,扶贫教育帮扶是逃离贫穷的的汽车,医疗帮扶更是防止“一病回到解放前”的安全员。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针一线、一分一角都是需要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所得。当懒汉只会让美好生活离我们越来越远。宣传党的政策,不仅是让百姓懂政策感党恩,更是要让百姓明白富裕是靠劳动靠努力来的,绝不是不劳而获的。

  扫好村前寨后环境,也要扫除百姓“等、靠、要”思想。从门前屋后到街前巷后再到村前寨后,卫生保洁员辛勤劳动,给大家换来了干净卫生的环境,让村寨新天换旧貌。但这扫,不仅要扫看的见“垃圾”,还要扫出看不见的“垃圾”,要扫到百姓的思想里、心坎上,要扫除“我是贫困户我光荣、我穷我光荣”、扫除“我领低保我光荣”的思想垃圾,更要扫除不愿劳动、一心“等、靠、要”的思想垃圾。只有扫除“等、靠、要”的错误思想,明白“等、靠、要”没出路,勤奋努力方是出路。

  拆除老、破房屋,更要拆掉“懒”也能“得”的思想。当前拆除老、旧等一些不安全、不具备居住条件房屋的工作一直在如火如荼的开展,拆除这些在生产生活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物,不仅降低农村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更加展现了新农村的风貌。但要认识到,仅拆除老、破房屋只是“拆”工作的一分部,另一部分还要“拆”掉“等、靠、要”、“我是贫困户我光荣”“懒能得”的“危险建筑物”。只有拆除这些“危险建筑物”,要让百姓明白等是靠不住的、等是要不到的、贫困不是光荣的、当懒汉更是什么都得不到的。从老百姓心底里、思想上拆掉这些“不安全的想法”,在思想的根基里扎紧勤劳才能脱贫的“钢筋”,浇灌跟党走方能致富的“水泥”,才能让脱贫奔小康的高楼拔地而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