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证据、分析原因,依据法定标准判定医疗事故性质的过程。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了医学会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鉴定书应包括当事人情况、调查材料、鉴定过程说明、医疗行为是否违规、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责任程度、事故等级和医疗护理建议。
法律分析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对发生的医疗事件,通过调査研究,收取物证(包括尸检结果),査阅书证(病历等病案资料),听取证人证言,当事人、受害人或其家属陈述,分析原因,依据法定标准,判定事件性质,做出是否属医疗事故及何类、何级、何等事故的科学鉴定结论的过程。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了由医学会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要求;
(二)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和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的调查材料;
(三)对鉴定过程的说明;
(四)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五)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六)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七)医疗事故等级;
(八)对医疗事故患者的医疗护理医学建议。
拓展延伸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编制流程及应注意事项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编制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收集相关医疗事故的证据和资料,包括病历、检查报告等;其次,进行技术分析和评估,利用医学知识和专业技术进行事故原因的判断;然后,撰写鉴定书,详细描述事故的经过、原因和影响,并提出鉴定结论;最后,对鉴定书进行审查和修改,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在编制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当事人隐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确保鉴定结果客观、公正。此外,注意书写规范、用词准确,确保鉴定书的可读性和权威性。编制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需要专业知识和严谨态度,以确保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结语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证据、分析原因,并根据法定标准判定医疗事件性质的过程。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了医学会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应包括当事人基本情况、调查材料、鉴定过程说明、医疗行为是否违规、医疗过失与损害因果关系、责任程度、事故等级以及医疗护理建议。编制鉴定书需要严谨的流程,保护隐私,遵守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确保结果客观公正、科学可信。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章 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 第九条 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章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第二十一条 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
必要时,中华医学会可以组织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的技术鉴定工作。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一章 总 则 第三条 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