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股东未履行出资责任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来源:步旅网

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的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包括对公司和已出资股东的违约赔偿责任;行政责任涉及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和罚款;刑事责任可能涉及虚报注册资本和虚假出资、抽逃资本罪名,处罚根据量刑标准确定。

法律分析

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的,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根据所涉及的责任形式来确定,具体如下:

1、民事责任的承担:未履行出资义务不仅需要对公司应承担的出资义务,还要对已出资股东承担的违约赔偿责任。

2、行政责任的承担:公司的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未交付或者未按期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或者非货币财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3、刑事责任的承担:目前我国刑法在有关公司注册资本方面规定了两条罪名,一是虚报注册资本罪,二是虚假出资、抽逃资本罪。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涉嫌这两种罪名,具体按照量刑标准处罚。

拓展延伸

股东未按时履行出资责任,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股东未按时履行出资责任可能面临以下法律后果:首先,公司可能采取诉讼程序来追索拖欠的出资款项,并要求支付滞纳金或利息。其次,公司可能会对股东采取违约行为,例如解除合同、剥夺股东权益或追究其法律责任。此外,股东可能面临声誉损害,被其他投资者或业务伙伴质疑其诚信度和商业信用。最重要的是,如果股东的违约行为严重到足以构成犯罪,可能会面临刑事指控和相应的刑罚。因此,股东应当认真履行出资责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避免可能造成的法律后果和不良影响。

结语

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可能面临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包括对公司和其他股东的违约赔偿责任。行政责任涉及被责令改正和罚款。刑事责任可能根据具体情况构成虚报注册资本罪或虚假出资、抽逃资本罪。股东未按时履行出资责任可能导致公司追索款项、违约行为、声誉损害和刑事指控。因此,股东应认真履行出资义务,遵守法律法规,以避免法律后果和不良影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九十三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发起人未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缴足出资的,应当补缴;其他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着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发起人补足其差额;其他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