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或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向劳动者支付二倍工资。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月工资高于本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按三倍标准支付,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法律分析
需要结合伤残情况实际分析。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拓展延伸
劳动合同解除后,十级伤残员工的权益保障及法律救济措施
劳动合同解除后,十级伤残员工的权益保障及法律救济措施十分重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雇主应当尊重伤残员工的权益,包括支付相应的赔偿、提供合适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调整等。如果雇主未能履行这些义务,伤残员工可以采取法律救济措施,如提起劳动仲裁或诉讼。此外,政府也提供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福利措施,以保障伤残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因此,伤残员工应当充分了解自己的权益,并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以确保得到合法的保护和救济。
结语
伤残员工的权益保障及法律救济十分重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雇主应尊重伤残员工的权益,包括支付赔偿、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调整等。未履行义务的雇主可面临劳动仲裁或诉讼。政府也提供扶持政策和福利措施,保障基本生活需求。伤残员工应了解自身权益,积极维护,确保合法保护和救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 第五十四条 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 第五十五条 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十一条 在劳动场所,用人单位应当预防和制止对女职工的性骚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