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

来源:步旅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具体写出来的。

  教学难点:了解杨梅树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出示课题齐读

  2、“我”的故乡在哪儿?简介江南,出示《忆江南》诵读

  3、教师:作者不写江南的秀水、鱼虾、稻米,而选择了杨梅来写,究竟是杨梅的何种魅力让作者对它魂牵梦萦、念念不忘呢?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识记情况

  指生读词

  练习:找“吮吸”一词的特点,说说同偏旁的字组成的词

  找反义词:狭长平滑( )柔软( )

  仿照“细雨如丝”写如类的词

  2、开火车读课文

  要求:听听是否读得正确,思考全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从哪几方面来写杨梅的?

  出示填空,交流板书:

  枝条 形状 大小长刺

  树 果颜色

  叶子 味道

  三、浏览课文

  1、想想杨梅树的枝条、叶子,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各有什么特点?圈出关键词,并补充板书内容(四季常绿、狭长、圆、和桂圆一样大小、渐渐变软变平、淡红、深红、几乎变黑、又酸又甜、甜津津)

  2、课文还介绍了杨梅的哪些特性?

  挂果时间:端午节过后 性喜湿

  3、展示填空内容:

  故乡的杨梅枝条,叶子(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 )的,和一样大小,遍身( )的杨梅,这些刺会随杨梅的逐渐成熟而变,变。杨梅的颜色从变成( ),变成近乎的。没有熟透的杨梅( ),熟透了就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把这段文字跟全文比较,说说它们的区别。(课文写得生动、具体。)

  四、细读课文

  作者手中这支妙笔是如何生花的呢?让我们细细品味,慢慢体会。

  1、指生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交流写法:拟人手法

  哪些词体现出这种写法?(贪婪、吮吸、伸展、欢笑)

  理解“贪婪”:不知满足

  “吮吸”:出示婴儿吸食乳汁的图片,说说作者把杨梅树看作什么了?

  它们伸展着------一片片------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在春雨的滋润下,杨梅树长势喜人,充满生命力,看着也让人欢喜,我们就来欢欢喜喜地读一读吧!齐读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4自然段

  这一株株杨梅树真可爱呀,杨梅果就更讨人喜欢了。全体女生读第四自然段

  作者是怎样把果的形状、大小、刺的变化写具体生动的呢?

  “圆圆”用了叠词,更显可爱

  大小与桂圆做比较,写得很准确

  刺的变化作者是怎么感受到的呢?板书:看、摸、触

  作者的刺的观察多么细致呀!

  比较三个内容,哪个是作者着重写的?出示有关小刺的资料

  3、学习第5自然段

  师:诶呀,杨梅已经放进嘴里了,舌尖都触到那细腻柔软的小刺了,想尝一口吗?现在还不到时候,耐下性子来看看杨梅果的颜色吧!

  默读第5自然段,给句子标序号

  出示第一句,这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写得有条理)

  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用三角记号标出

  2、3两句也很有条理,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吗?(从外到内的顺序)

  师:别看熟透的杨梅外面几乎是黑的,里面的肉和汁可都是红的呢。

  4、学习第六自然段

  作者把我们吊足了胃口,直到最后才写杨梅的味道,这是大家最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尽情读一读吧!

  杨梅没有熟透时------熟透了就------

  “津”字有三点水,“甜津津”的意思是水分多,汁水甜,很好吃。

  你们吃过什么东西也是“甜津津”的?

  那么这是“酸中带甜”还是“甜中带酸”呢?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作者采用举例子的写法,用因为我小时候贪吃,牙齿被酸倒的例子加以证明。

  指生读第六自然段,根据学生读书的程度给予杨梅吃

  五、归纳写法

  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生动具体,亲切感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者对杨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板书:按顺序抓特点不仅观察了杨梅树,而且观察了杨梅果,不仅观察了杨梅的静止状态,而且留心了杨梅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放到嘴里品尝了。因此,同学们以后一定要注意留心观察,学习作者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

  六、回归整体

  1、齐读课题,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2、齐读全文

  3、以诗作结

  杨梅诗

  宋平可正

  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味胜河溯葡萄重,色比泸南荔枝深。

  七、练笔

  提出练笔要求:写一种家乡的水果,按一定顺序把特点写清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