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哪些情况下当事人订立的遗嘱无效,遗嘱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来源:步旅网

无效情形一:遗嘱人立遗嘱时没有遗嘱能力

遗嘱能力是遗嘱人生前依法享有的订立遗嘱、独立自由地处分自己财产的资格,我国《民法典》规定,无行为能力的人包括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包括: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无效情形二:遗嘱不符合法定形式

我国目前法律认可的遗嘱的形式有五种:

1、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

2、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3、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

4、录音遗嘱,以录音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5、口头遗嘱,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而上述案例中的遗嘱属口头遗嘱,按法律规定应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因刘英在立口头遗嘱时,无见证人在场,所以法院以该遗嘱不符合法定形式为由认定为无效是正确的。

无效情形三:遗嘱人以遗嘱处分不属于自己财产的,遗嘱的这部分内容无效

我国法律规定:遗嘱人以遗嘱处分国家、集体或他人所有的财产,遗嘱的这部分,应认定为无效。

在实际生活中,除前述三种最常见的遗嘱无效的情形外,实践中还有以下几种遗嘱无效的情形: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伪造的遗嘱;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遗嘱没有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对应当保留的必要份额的处分无效。

遗嘱是在遗嘱人死亡后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所以若因所立遗嘱不符合法律的要求,特别是因遗嘱不符合法定形式而导致遗嘱无效的情形下,由于遗嘱人已死亡,所以实际上已无法补救,这不仅使遗嘱人最后的意愿无法实现,也会影响继承人之间的和睦,增加法院的诉累,不利于家庭团结,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