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陈涉世家》教学设想

来源:步旅网

  一、检查复习情况,抽几个句子翻译。

  1.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2.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4.将军身披坚执锐。

  二、自读课文,思考:

  1.“苟富贵,毋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两句话,表现了陈涉怎样的思想性格?

  参考:充分表现了陈涉非凡的个性和远大抱负,写出了他强烈要求改变现状的雄心壮志,这也点明了他领导起义的思想基础。

  2.起义的导火线和根本原因各是什么?

  参考:导火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陈涉的“谋”和对形势的分析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参考:“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对形势的分析:“天下苦秦久矣……宜多应者。”说明“谋”决定了“举大计”的方针,尽管也估计到了失败的可能,但又认为“死国”是壮烈而有价值的。这表现了陈胜远大的抱负和起义的决心。对形势的分析既揭示了当时的尖锐的阶级矛盾又分析了秦王朝内部矛盾和与六国的旧矛盾,既揭示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又提出了发动群众的策略,还预见到运用这一策略的结果“宜多应者”。这段话显示了陈胜既敢于斗争又有斗争的智谋,表现了这位农民起义领袖洞察时局的能力。

  4.陈涉是如何制造舆论来号召、发动群众的?

  参考:置书鱼腹、篝火狐鸣

  5.说说“公等遇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番话对当时起义的作用,思考它反映了陈涉怎样的性格特点。

  参考:这番话说明走投无路的处境,指出死里求生的前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有极大地号召力,所以徒属们都“敬受命”。起义领导人卓越的宣传、组织才能得到了充分显示。

  反映了陈涉远大抱负、反抗决心和叛逆性格。

  三、文章是以什么为顺序组织材料的?哪些部分详写?哪些部分略写?这样的安排合理吗?为什么?

  答案见“教材分析”

  四、揣摩字词

  1.你认为文章写得最生动的地方有哪些?为什么?

  参考:此题开放。如:其中描写陈涉、吴广“并杀两尉”和叙写起义军胜利进军势如破竹用了一系列动词就很生动。

  2.找出文中活用的字词,对文中的“之”“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加以归纳。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陈胜、吴广乃谋曰……吴广以为然”和“号令徒属曰……吴广为都尉”两段。

  2.整理笔记。

  谋:等死,死国可乎?(远大的抱负和起义的决心)

  板书设计:陈涉世家

  天下苦秦久矣(根本原因)

  形势分析 扶苏之谜(秦王朝内部矛盾)发动群众(敏锐的洞察力)

  项燕受怜(与六国旧矛盾)

  实施建议:本课第二部分分析讨论了解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部分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的形式,最后还要总结:紧扣课文思考,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