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守株待兔》教案范文

来源:步旅网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通过读懂词句,明白语言中的人错在哪里,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

  动画片、小道具

  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揠苗助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我们是怎样学习这则寓言的。

  (二)揭题、解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守株待兔》这则寓言。

  1、板课题“守株待兔”。

  (1)自读课题,读准字音。

  (2)指导读题。

  (3)齐读课题。

  2、解题。

  (三)观看动画片

  学生在看的过程中互相议议故事中的种田人怎么样?

  (四)理解寓意

  过渡:他傻在哪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画出说明种田人傻的句子。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自读。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学习情况。

  4、小结。

  5、小品表演。农民坐在树桩旁边在想什么?你会怎样劝他?

  (五)总结寓意,悟出道理

  通过学习、表演,我们理解了这则寓言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板书)

  (六)拓展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犯“守株待兔”这种错误的人和事,你们能举例子说明吗?

  (七)自由组合朗读、表演,背诵课文

  (八)汇报练习情况

  (九)作业:

  把这两则寓言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守株待兔

  白捡(偶然、侥幸)

  种田人 又肥又大的野兔

  乐滋滋 仓皇、蹿、撞

  (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拾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从此,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结果什么也得不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偶然得到意外好处就产生侥幸心理,不再努力,想不劳而获,结果什么也得不到。”这一道理。

  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揭题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读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说说这则寓言的意思;接着出示动画片,让学生自己观看,自己想;最后全班讨论归纳出寓意。这样就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学生掌握了学习寓言的方法。

  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怎样避免“守株待兔”的现象发生。这样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