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来源:步旅网

  一、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誊写、出版、慈祥、谨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

  二、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阅作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有关资料。

  三.教学重难点

  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抓住两个关键词,导入课文题目

  1、今天和同学们共同学习,老师感到特别荣幸,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因为同学们的积极投入而上得精彩成功!同学们有信心吗?

  2、学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两个词。(板书“精彩”、“槽糕”)

  3、谁愿意读这两个词?生读词语

  4、根据这两个词语的理解,举例说说什么时候你分别用到了这两个词?

  (指名学生举例回答)

  5、你们用得真准确。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以这两个词为主的拟题的文章。(板书课题)课题中为什么有引号?带着感情色彩读出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⑴给本课的七个生字组词。(可以在文中找,也可以自己想或查字典)

  ⑵课件出示“读读写写”。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再请同学们根据个人喜好,在后边的横线上试着添上自己喜欢的三至五个词语。

  精彩 糟糕 誊写 敬仰 出版 谨慎迫不及待 一如既往 引入歧途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学生也可以动手抄个别字词一两遍。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研讨

  1、请同学们翻开书,轻声地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槽糕透了?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汇报上面的问题,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父亲”“母亲”。)

  2.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七八岁时;几年后,似乎还未满12岁;现在。)

  3、根据课文的叙述,你认为课文分几部分?怎么分?交流汇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母亲和父亲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呢?“我”对父母的评价有什么不同的反应?我们来学习课文的前半部分,指名读(提出要求:出示:边听边用笔划出有关父亲、母亲、作者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词语,并把你的理解和感受标注在书上。)

  生读书交流,教师巡视

  二、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体会母亲的表现和我的当时反应。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随机板书:兴奋、赞美

  指导朗读体现母亲兴奋的句子(出示)

  2、体会父亲的表现和我当时的反应。指名汇报

  3、过渡:

  这些语言、动作描写主要表达了父亲对我写诗的评价——糟糕透了。那“我”又是什么表现呢?继续汇报

  4、学生汇报“我”当时的反应

  教师随机板书:吸引、拿起、放回

  5、作者听完母亲的赞美还有点腼腆呢,为什么听了父亲的话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呢?同学们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谈谈你的理解。

  6、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此时巴迪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词形容?学生回答

  7、带着这样复杂的心情试读描写“我”当时反应的句子。出示(指名读、齐读)

  8、巴迪写的一首诗母亲和父亲读完后态度很不一样,下面我们再通过读来感受一下。分角色读。(出示)

  9、学习课文写法,课堂进行小练笔。

  我们刚才通过作者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致描写已感受到了人物的内心,这种写法真不错,我们也来练习一下这种写法。

  出示练习:

  (1)听到这个好消息,我——————————————————。

  (2)看到妈妈买的生日蛋糕,我————————————————。

  (3)拿着不及格的卷子,我————————————————。

  (4)等了半天,他也不来,我————————————————。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语言,辨析人物的心情,说说人物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

  10、引发讨论问题,让学生表达自我见解。

  (1)同学们刚才的口头续写真是精彩!看来你们认真读书了。那么母亲说巴迪的诗糟糕,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啊。如果请你做个判断,你觉得巴迪的这首诗写得会怎么样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同学们说得真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正像我们学过的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句诗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4)小结:母亲的赞扬不是对诗,而是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诗的这种行为,是对孩子的激励和鼓舞。父亲的评价是针对这首诗的本身,是一种理性的评价。其实,几年后作者长成少年时,就对自己的第一首诗有了正确的认识,这回他是怎样评价的呢?快看课文,找到答案。

  11、学生汇报,师追问:既然作者认为自己的诗糟糕透了,为什么说“不得不”承认?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也许是说巴迪从理智上认为诗不好,但感情上接受不了父亲的态度,既然作者都认为自己写得不好,为什么还能一直坚持写,最终成为美国名作家呢?请同学们默读倒数第二段,联系课文说一说。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鼓励、严厉”

  三、联系自己生活,体会父母的教育方式1、

  1、确实如此,生活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母亲的爱,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被父母、师长鼓励、赞扬、批评、训斥,甚至打骂的事,你能联系自己的真实故事,讲一讲你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父亲的这种严厉要求?

  2、生联系实际讲述

  四、注重语言积累,渗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1、同学们说出了心里话,老师也看到你们是真的读懂了课文。作者成年以后也有了许多深刻的感受,他把自己的感受化作许多哲理性的语言,写在文章最后两段,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最后两段,从中选出你喜欢的一句,试着背诵下来,好不好?

  2生练习背诵

  3、指名背,要求背出感情,背出气势

  4、小结:不论慈祥的母亲,还是严厉的父亲,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都是鼓励我们健康成长的爱。(板书“爱“)请同学们拿好书,齐读最后一段,用我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再次体会来自父母的伟大的爱。

  (全班齐读)

  5、老师的感受送给同学们共勉:阳光是幸福的起点,风雨是成长的伙伴,快乐地享受阳光,勇敢地接受风雨。学会理解,懂得感恩,让我们在温柔的呼唤中成长,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出示齐读)

  五、布置作业:(出示)

  巴迪的成功与他童年时所受的教育分不开。你们肯定也和他同样的感受吧,好好翻看一下记忆的匣子,以《爱》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母亲               父亲

  鼓励  赞扬        严格  批评

  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