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实录

来源:步旅网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同敌人做斗争的事。

  【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所写的人物事迹距离学生的生活年代久远,估计学生理解比较困难,需要提前查阅有关资料帮助理解;文中还有多处句子也是理解上的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4、通过重点语句的理解,领会李大钊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5、学习李大钊的临危不乱、勇于为革命献身的精神。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⑴ 课前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⑵ 查阅有关李大钊的资料。

  ⑶ 查阅课文的时代背景。

  2、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

  2、 电视出示插图照片,简介李大钊的有关情况。

  二、检查预习

  1、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2、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3、讨论分段:

  ⑴ 写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⑵ 写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

  ⑶ 写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

  ⑷ 写父亲被害后的情形。

  4、质疑问难。

  三、学习课文

  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

  ⑴ “被难”是什么意思?

  ⑵ 十六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

  小结: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读第二段:

  ⑴ 在被捕前李大钊是怎样表现的?

  ⑵ “含糊”是什么意思?

  ⑶ 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李大钊的认真负责。

  (结合有关的词谈谈。)

  ⑷ 小结:

  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书写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一、二段。 

  2、指名说出两段段意。

  二、继续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三段:

  ⑴ 指名读第三段。

  ⑵ 利用电视播放录象,思考:

  李大钊的表现怎样?

  ⑶ 上一段中“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没有回来”你找到原因了吗?这就是前后照应的句子。

  ⑷ 小结:

  在学习这几段时我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

  2、学习第四段:

  ⑴ 提出学习要求。

  (用以上的方法。)

  ⑵ 说说你学懂了什么。

  (学习小组交流。)

  ⑶ 电视出示重点句子:

  理解“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伟大的力量指什么?

  (表现出他的坚定信念。)

  ⑷ 小结:

  这段讲了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

  3、学习第五段:

  听磁带朗读,思考:

  ⑴ 李大钊被害后舅老爷、我、母亲各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指三位同学朗读。

  ⑵ 找出“妈,昨天是4月28日”的对应句。

  ⑶ 课文这一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

  ⑷ 小结:

  这段讲了李大钊被害后的情形。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的精神风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五、作业设计与拓展

  1、必做题:

  ⑴ 写出课后第二、三题的意思。

  ⑵ 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做题:

  ⑴ 阅读《中国革命家故事》。

  ⑵ 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和同学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被害日 1927、4、28

  被捕前 高度负责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时 把个生死置之度外

  被审时 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

  【教学资源包】

  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河北省乐亭县人。他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编辑《新青年》,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1920年在北京建立共产主义小组。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1927年4月6日被军阀张作霖逮捕, 28日英勇就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