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了《春到梅花山》。总体感觉说得太多,读得太少。特别是朗读理解 “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中的“晶莹透亮”这个词语时,我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也是晶莹透亮的,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说得不太好,浪费了很多时间。课后反思的时候,我认真研究了这个词语,如果光从字面上来讲的话,光亮透明,比较抽象,学生是不容易理解清楚,如果下次有机会再上这节课的话,我准备进行实物展示结合感情朗读进行理解。我这样设想:先请学生欣赏几支白色的梅花,学生看到,花虽小,但完全开放了,非常惹人喜爱。但是这时的花并不是晶莹透亮的。我拿出一瓶喷雾,朝着梅花喷几下,花上沾上很多小水珠,放到阳光下一看,花就变成透明的了。然后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对啊,梅花山上的梅花沾上了清晨的露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这样的晶莹透亮啊!”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加深体会。接下来,我还可以让学生把梅花全班传看了一遍,让他们再近距离观察一下的,这样学生会闻到淡淡的清香味。我正好利用学生这一反应过渡到下一个短句――“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并加以说明,梅花的香味清新淡雅,只有细细地闻才闻得到。之后,学生在朗读这句话的时候,不用我多做指导,很自然地就把“晶莹透亮”读得缓慢,“淡淡的”读得轻声,表情配合朗读,从而深入理解课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