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认定医疗事故的依据是什么?

来源:步旅网

医疗事故的主旨:医疗事故责任的行为主体必须是经批准或承认的医疗机构和具备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存在诊疗护理的过失,具有违法性,发生在医疗活动中,造成患者的人身损害,并且医疗机构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方可认定为医疗事故。

法律分析

第一,从行为主体上看,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必须是医疗机构以及经过考核和卫生行政机关批准或承认,取得相应资格的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首先,除医务人员外,与诊疗护理有关的行政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后勤人员,他们不具有从事医疗护理的资格,故不能成为该责任的行为主体。二是不具有行医资格的人在行医时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即非法行医所造成的损害,也不能产生医疗事故责任。

第二,从主观方面上看,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必须有诊疗护理的过失。医务人员没有这种过失的,不构成医疗事故责任。

第三,从其性质上看,构成医疗事故过失行为必须具有违法性。

第四,从时间上看,必须发生在医疗活动中。

第五,从产生的后果上看,须造成患者的人身损害。

第六,从相互关系上看,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必须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

拓展延伸

医疗事故认定的标准和程序是什么?

医疗事故认定的标准和程序是医疗纠纷处理中的重要环节。一般而言,医疗事故的认定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标准主要包括:医疗行为是否符合医学常规、是否存在医疗错误、是否造成了损害等。程序方面,一般包括事故报告、证据收集、专家评估、医疗鉴定、听证会等环节。具体的认定标准和程序可能会因地区和医疗机构而有所不同。在认定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纠纷处理机构的规定也会起到指导作用。医疗事故认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对于维护医患关系和保护患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医疗事故认定是医疗纠纷处理中的重要环节。从行为主体、主观方面、违法性、时间、后果和相互关系等多个方面综合考量,才能确定是否构成医疗事故责任。认定过程中需遵循一定标准和程序,包括报告、证据收集、评估、鉴定和听证等环节。具体标准和程序因地区和机构而异。准确公正的认定对维护医患关系和保护患者权益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的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