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妨害清算罪立案标准的规定包括:造成债权人或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在十万元以上;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隐匿财产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对资产负债表或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涉及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此外,还包括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应清偿的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得不到及时清偿,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情形,以及其他严重损害债权人或其他人利益的情形。
法律分析
中国对妨害清算罪立案标准的规定有:
(一)造成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在十万元以上的;
(二)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三)隐匿财产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四)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涉及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中国对妨害清算罪立案标准的规定有哪些?的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七条
公司、企业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隐匿财产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二)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涉及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三)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四)造成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在十万元以上的;
(五)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应清偿的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得不到及时清偿,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六)其他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情形。
拓展延伸
中国妨害清算罪的立案标准与法律适用有关吗?
中国妨害清算罪的立案标准与法律适用密切相关。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妨害清算罪是指在清算过程中,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方法阻碍清算工作的行为。立案标准是指满足一定条件后,才能对嫌疑人进行立案调查和起诉。在妨害清算罪的立案标准中,关键因素包括嫌疑人的行为是否构成妨害清算罪、是否造成了严重后果以及是否符合法定的立案要件。法律适用是指在具体案件中,根据法律规定对嫌疑人的行为进行认定和适用相应的法律条文。因此,中国妨害清算罪的立案标准与法律适用密切相关,需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判断和处理。
结语
中国对妨害清算罪立案标准的规定主要包括:造成债权人或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在十万元以上、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隐匿财产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对资产负债表或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涉及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法律依据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七条。中国妨害清算罪的立案标准与法律适用密切相关,需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判断和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1982): 第二条 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
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总理领导国务院的工作。副总理、国务委员协助总理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七节 监察委员会 第一百二十六条 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监察工作的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