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民事活动包括什么

来源:步旅网

民事活动有:

1、民事活动是民事主体所实施的一切行为的总和,包括民事行为和事实行为;

2、民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的行为民事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3、事实行为是行为人不以设立、变更、消灭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但依法能引起法律后果的行为主要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行为等。

民事活动原则是什么:

1、平等原则,平等原则主要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在民法中的体现,一层含义是平等保护所有民事主体的合法民事权益;

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3、公平原则,所谓公平就是以利益的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以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通过利益均衡配置民事主体的权利义务,公平正义是对民事司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4、诚信原则,诚实守信是市场活动的基本准则,是保障交易秩序的重要法律原则,它和公平原则一样,既是法律原则,又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规范,它要求全部民事主体诚实不欺,讲究信用,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

5、绿色原则,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项原则既传承了天地人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文化理念,又体现了新的发展思想,有利于缓解我国不断增长的人口与资源生态的矛盾;

6、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是由“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两个慨念构成的,要求民事主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遵循社会主体成员所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六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