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原材料的试验检测及质量把控
摘要:水泥混凝土包含水泥、砂石、水及其他用于改善混合料性能的材料,其按照特定的配比制备而成,而根据公路等级的不同,所使用的水泥混凝土型号也不尽相同。因此,施工单位需准确控制水泥混凝土的配比,向公路施工输送高品质的材料,从而推动公路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检测;质量把控
一、水泥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检测的基本对象
1.水的检测
水是水泥混凝土的基础组成材料,因此在原材料试验检测工作中,应充分考虑用水问题。水泥呈碱性,需采用掺水的方法稀释水泥,改善其碱性过高的情况,从而更好地发挥出水泥的性能优势,提高水泥混凝土的质量。酸碱度不合理严重影响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为避免此方面的问题,试验检测人员需要高度重视水的使用情况,并检测水的pH值、矿物质含量等影响因素,确保投入使用的水能够维持在酸碱度适中的状态,以便在混凝土凝结期间水泥的应用优势可得到发挥,提高水泥混凝土的整体强度,使建成后的公路具有稳定性、耐久性的特点。关于混凝土具体的检测情况见表1。
表1混凝土性能检测报告
2.粗、细集料的检测
粗、细集料易影响水泥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在混凝土生产阶段,需要加强对粗、细集料的检测,从而确保含泥量等指标均能够被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同时将质量达标的粗、细集料投入至水泥混凝土生产中。
砂石的质量控制也是重点内容,需考虑砂石的规格、洁净度、粒径、压碎值等指标,确保投入使用的砂石能够与水泥、水等其他材料有效混合,共同组成高性能的水泥混凝土。对于砂石料的试验检测工作,需重点考虑以下两项内容。
(1)真实密度试验
真实密度是衡量砂石料质量的关键指标,其是指砂石材料真实体积的质量。在组织真实密度试验时,可以采用李氏比重瓶法,在试验前选取适量砂石料,对其采取研磨处理措施,再转至高温环境内烘干,经称重后确定具体的重量;经称重操作后,将所得的材料转入密度瓶内,用水煮沸,期间可以发现闭口的空隙中持续存在水分进入的情况,此时可根据置换法的原理组织体积测量工作,由此确定样品的真实体积。
经前述试验后,可得到试样的重量和体积,进一步计算出材料的密度(重量除以体积)。为保证试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在应用李氏比重瓶法时,可以组织多次试验,分别汇总数据,求取均值。若试验过程中存在密度超过0.02g/cm3的情况,则需重新取样并按照相同的方法试验。
(2)孔隙率试验
孔隙率是衡量砂石材料质量特性的重要指标,因此也需加强试验检测,获得准确的孔隙率。对此,施工单位要结合前述的密度试验结果,并进一步计算砂石的孔隙率,以确保精度值为1%,且需尽可能地减小误差。
(3)水泥的检测
水泥是胶结材料,同时也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导材料之一。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应从水泥的硬度、强度、抗压性3个方面展开分析,选择满足工程质量要求的水泥型号。此外,施工单位要注意不可将硬化后的水泥应用于施工中,否则易影响后期混凝土的强度,导致其难以满足设计强度要求。
针对此,施工单位需要以工程施工要求为导向,与具有资质的水泥生产厂商合作,采购高质量的水泥。水泥进场时加强质量检验,不满足要求则予以退场。
二、公路工程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检测技术存在的不足
1.检测设备性能偏低
要想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度满足现场需求,就要保证测试仪器的先进性。所以,试验检测设备必须符合工程需求。但从大部分企业的试验设备选购情况来看,对其重视程度不够,过度压低成本,导致设备性能无法达到工程的检测标准。此外,当试验设备采购完成后,后期的设备校验和维护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设备长时间被搁置,其性能也会下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影响正常施工。其次,仪器设备必须在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
2.检测样品不具备代表性
加强样品检测过程的全面控制,进而保证测试结果的科学有效性。在样品选择时需要特别注意,抽检的样品要能真实反映该批次产品的实际性能,能够起到足够的代表作用。从实际应用反馈来看,试验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有限,开展工作积极性不足,敷衍了事,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如果该批次的质量出现问题,一旦被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工程质量无保障,给后期的使用埋下重大质量隐患。
3.试验检测方法不规范
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企业要深入施工现场,结合工程技术要求,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标准化检测流程,这样试验检测结果才具备更高的可靠性。明确工程试验阶段应该重点关注的各个方面,具体操作规程等都要严格执行。但从现阶段的反馈数据来看,部分技术人员单纯依靠经验开展检测工作,无视试验检测流程,导致检测质量事故发生。
三、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检测质量控制措施
1.提升公路工程检测管理水平
(1)针对公路工程原材料应用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检测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流程规范,为确保原材料试验检测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2)提升试验检测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防止人为因素对试验检测结果的影响。要增强公路工程原材料检测设备的维保力度,控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使用情况的管理
(1)在公路工程原材料进场时要制定出严格的施工管理规定,形成完善的原材料进场管理机制,要详尽记录原材料的相关参数,包括:使用规格、型号、类型等等,通过对这些参数的监控能够确保原材料的质量;
(2)要加强原材料的堆放管理力度,由于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很难采取封闭式模式,水泥混凝土等原材料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一旦遭到水气等影响会发生硬化等,一定要建立起原材料堆放场地以及相关设施,最大程度防止环境方面因素影响而造成原材料性质发生变化,确保公路工程混凝土原材料可以达到最佳性能。
3.进行配合比的进一步优化
在确保混凝土强度和施工性能的前提下,对C50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首先是将外加剂掺量由1.2%降低到1.1%,根据细骨料的粒径适当提高混凝土的砂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41%来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并掺入大约胶凝材料用量10%的粉煤灰调节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水泥用量;根据施工和外界环境条件,混凝土入模坍落度调整为160±20mm。
4.不断加强人才的培养力度
公路工程属于综合性、复杂度较高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多种原材料,除了基本的水泥、砂石、沥青等材料之外,还包括其他不同类型原材料,为了确保原材料试验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一定要确保试验检测队伍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需要加强试验检测人员的培养,定期对其进行不同类型的学习以及培训,特别是对某些全新的原材料试验检测方法要进一步加强交流以及沟通,进一步提升整个队伍的检测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水泥混凝土材料的检测中,提高工作效率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的成本,提高工程质量,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戴东.混凝土试验检测与施工质量控制[J].河南建材,2019(6):94-95.
[2]龚志军.桥梁工程试验检测对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J].人民交通,2019(8):89-90.
[3]于洋.混凝土试验检测与质量控制技术的分析[J].产业科技创新,2019,1(21):48-49.
[4]许卫娜.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检测工作探析[J].交通世界,2019(17):73-74.
[5]况文浩,况文斌.水泥混凝土路面试验检测要点[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41(11):80-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