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期中综合复习检测(试卷)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含解析) (2)

来源:步旅网
期中综合复习真题检测卷-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2021秋•上蔡县期中)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获得(huò) 依赖(lài) 人间(jiàn)

...B.潜入(qián) 四肢(zhī) 哲学(zhé)

...

C.探索(sǔ) 悲惨(chǎn) 藏身(cóng)

...

D.家雀(què) 躲避(bì) 震撼(hàn)

2.(2021秋•大田县期中)大街上的人们有的穿毛衣,有的穿衬衫,还有的穿短袖,真是( )

A.立了秋,把扇丢。 B.夏雨少,秋霜早。 C.二八月,乱穿衣。

D.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3.(2021秋•麻阳县期中)下列各项中对课文理解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走月亮》一文写作者与母亲在月明之夜散步的幸福时光,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B.蟋蟀大约在十月份盖房子,盖好房子的秘诀是它的身体就是特别好的工具。 C.盘古是我国寓言故事中开天辟地的人。

D.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众神的领袖宙斯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罚。

4.(2021秋•万山区期中)“可怜”一词的意思有:①值得怜悯;②怜悯;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④可爱。下面各句中“可怜”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1)可怜九月初三夜。(2)他从小失去了父母,很可怜。(3)他的知识贫乏得可怜。 A.④②①

B.④①③

C.①②③

D.④②③

5.(2021秋•万山区期中)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空隙 慎重 疆硬 横七竖八 B.奥密 风俗 恐怕 呼风换雨 C.均匀 卧室 翻身 愤愤不平 D.劈开 猛兽 竖定 驾驶员

6.(2021秋•万山区期中)《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文中,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

A.因为小女孩的妈妈为她找到了好医生,所以她的身体慢慢恢复了健康。 B.因为小女孩从豌豆的生长中获得了战胜疾病的力量和信心。 C.因为豌豆苗的营养十分丰富,是小女孩的治病良药。 7.(2021秋•万山区期中)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身体疲劳 眼睛敏锐 宇宙混沌

B.巍峨的巨人 奇妙的夜晚 晴朗的夜空 C.揭开秘密 发明问题 搜索巢穴 D.灵巧地避开 静静地走着 倾斜地铺开 二.填空题(共6小题)

8.(2021秋•阳谷县期中)用“√”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系铃铛(xì jì) 家雀(què qiǎo) 潜 .入(qián qiǎn) ..巢穴(xué xuè) 血液(xiě xuè) 闷 .雷滚动(mēn mèn) ..9.(2021秋•太仓市期中)选字填空。 (1)(即 既) (2)(技 纪) (3)(连 联) (4)(坑 抗)

然 世 忙 土

使 术 系 战

10.(2021秋•高邑县期中)选词填空。 慎重 郑重

(1)老师 地对我们说:“明天的拔河比赛,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争夺冠军。”

(2)蟋蟀和其它昆虫不同,它常常 地选择住宅。 奔腾 沸腾

(3)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 起来。 (4)顿时,潮头 西去,可是余波还在铺天盖地般涌来。 11.(2021秋•阳谷县期中)补全词语,并按要求填空。

若 若 三 六 人 鼎

未 先 意料 不平

崩 裂 疲 竭 齐头

(1)再写两个ABAC式的词语: (2)再写两个描写神仙的四字词语: 12.(2021秋•山亭区期中)根据词语,填神话人物。

开天辟地 坚韧执着 补天浴日 勇敢不屈 13.(2021秋•太仓市期中)课文理解。

(1)浪潮 ,犹如 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 。

(2)女娃游于东海, ,故为精卫,常 ,以堙东海。

(3)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见人说话的声音,真是“ , 。”中秋节夜晚,家人赏月时,你可能会想起嫦娥在月宫里很孤单,正如唐代诗人李商隐所写的“ , ”。

(4)秋天天气多变,我们应及时添上衣服,我们会用谚语说: , 。 (5)我们学习上遇到困惑是很正常的,唐代的韩愈这样说过“ , ?”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14.(2021秋•太仓市期中)句段运用。

(1)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根据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2)她说的话不无道理。(改为肯定句)

(3)普罗米修斯不会向宙斯屈服。(改为反问句)

(4)爸爸对林芳说:“今天我会晚点回家。”(改为转述句)

15.(2021秋•乳源县期中)交流平台。

ㅤㅤ最近课外你读过哪些神话传说?在那些充满想象的神话传说中,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请你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6.(2021秋•赣榆区期中)阅读与理解。

《夜间飞行的秘密》片段

①晴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②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要想了解其中的秘密,我们可以从蝙蝠说起。

③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④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他们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然后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⑤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⑥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____眼睛,____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文中第③自然段中“灵巧”一词不可以换成以下词语 A.灵活 B.巧妙 C.灵敏 D.灵机

(2)文中第⑥自然段中括号内填的关联词是 A.不是……而是…… B.不但……而且…… C.不仅……还…… D.有……还有……

(3)“为什么文中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这个问题是从 方面提出的。 A.课文内容

B.从课文写作方法 C.联系生活经验 D.自由想象

(4)对“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这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可以看出蝙蝠高超的飞行技艺。 B.从“即使……也”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蝙蝠飞行非常灵活。 C.这句话在段落中意义不大,可以删除不要。

D.用“极细的电线”衬托出蝙蝠飞行本领的高超,激发读者探究欲望。 (5)对文章略写后两次实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后两次实验与第一次实验的其他条件没有变,再具体写显得啰嗦。 B.这样写使文章表达更加简洁。

C.科学家对后两次实验操作太熟悉了,不用具体写。

D.详写第一次实验已经能让读者感受到实验过程了,后两次再详写就是重复。 (6)下面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想了解其中的秘密,我们可以从蝙蝠说起。 B.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C.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

D.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7)通过学习课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蝙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人也能听见。

B.课文是按照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得到结论的顺序来写的。

C.从“终于”“反复”两个词可以看出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研究成果来之不易。

D.雷达是受蝙蝠探路的方法的启示而发明的。 17.(2021秋•郧阳区期中)课外阅读。

沙漠里的船

骆驼生活在沙漠里,它们的身体已经完全适应了沙漠地区的生活。骆驼的身体很高,脖子很长,能够望到很远的地方。沙漠里有水的地方很少,骆驼的嗅觉十分灵敏,能够帮助人们找到水源。每当沙漠里刮起卷着沙尘的旋风时,骆驼的鼻孔就会紧紧

地闭起来,沙子就进不去了。骆驼的脚掌很大,脚趾是分开的,中间连着厚厚的肉垫,这样就不会陷到松软的沙子里去,走起路来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儿声音。骆驼的背上有驼峰,在水草多的地方,骆驼就吃得饱饱的,喝得足足的,把水分和一部分养料变成脂肪,储藏在驼峰里。等到食物缺乏的时候,它就靠自己驼峰里积蓄的养料来维持生命。 沙漠十分广阔,没有边际,到处是高高低低的沙丘,旅行的人很难辨认方向。骆驼却能在沙漠里给人们带路。

骆驼虽然走得不快,可是能够驮很多东西。它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所以,人们把它叫作“沙漠里的船”。

(1)认真阅读短文,从不同角度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1: 问题2:

(2)用四字词语替换短文中画横线的内容,写在括号里。 ①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儿声音。 ②十分广阔,没有边际。

(3)“它们的身体已经完全适应了沙漠地区的生活”,请根据短文内容,概括出骆驼身体各部分的特点。 ①鼻子: ②脚掌: ③驼峰:

(4)第一自然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把这句话写下来。

(5)短文标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把骆驼叫做“沙漠里的船”? (6)你了解其它动物具有适应环境的独特能力吗?请举一例说明。 五.习作(共1小题)

18.(2021秋•肇东市期末)作文园地。

生活中,同学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干,一定做成了许多事。不管做什么,做事的决心和信心都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下面就请你以“我能 ”为题,写一篇作文。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解答】A.有误,“人间”的“间”应读“jiān”,指方位词;读“jiàn”时,指空隙。 B.正确。

C.有误,“探索”的“索”应读“suǒ”;“悲惨”的“惨”应读“cǎn”;“藏身”的“藏”应读“cáng”,指隐蔽;读“zàng”时,指储放大量东西的地方。

D.有误,“家雀”的“雀”应读“qiǎo”,指麻雀;读“què”时,指鸟类的一科。体形较小,喙圆锥状。有的善鸣叫。泛指小鸟。也特指麻雀。 故选B。

2.【解答】大街上的人们有的穿毛衣,有的穿衬衫,还有的穿短袖,真是“二八月,乱穿衣”。 故选:C。

3.【解答】A.《走月亮》一文写作者与母亲在月明之夜散步的幸福时光,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对家乡的怀念之情。说法正确。

B.学习《蟋蟀的住宅》一文后我们知道,蟋蟀大约在十月份盖房子,盖好房子的秘诀是它的身体就是特别好的工具。说法正确。

C.盘古是我国古代神话故事中开天辟地的人。说法不正确。

D.《普罗米修斯》一文中写了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众神的领袖宙斯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罚。说法正确。 故选:C。

4.【解答】(1)“可怜九月初三夜”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意思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因此“可怜”的意思是可爱,故选④ (2)根据语境,这里的“可怜”指值得怜悯,故选①。

(3)根据语境,是说他的知识匮乏,少,因此“可怜”的意思是(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故选③。 故选:B。

5.【解答】A.有误,僵硬:不灵活;(肢体)不能活动。故“疆硬”的“疆”错误。 B.有误,奥秘:指深奥与神秘,通常指某个事件的由来复杂,不为一般人所知。故“奥

密”的“密”错误。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故“呼风换雨”的“换”错误。 C.正确。

D.有误,坚定:(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坚强;不动摇。故“竖定”的“竖”错误。 故选:C。

6.【解答】《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篇课文中通过描写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子的经历及五粒豆子的不同的方面,突出第五粒豆子的经历,让人感动,让人敬佩。结合课文内容可知,因为小女孩从豌豆的生长中获得了战胜疾病的力量和信心,所以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故选:B。

7.【解答】A、B、D正确。

C.有误,“发明问题”搭配不当,可改为“发现问题”。 故选:C。

二.填空题(共6小题)

8.【解答】系:[xì]有联属关系的:~统。[jì]结,扣:把鞋带~上。故“系铃铛”的“系”读“jì”。

雀:[què]鸟类的一科。体形较小,喙圆锥状。有的善鸣叫。泛指小鸟。也特指麻雀。[qiǎo]义同“雀(què)”。用于“家雀儿”“雀盲眼(夜盲)”。故“家雀”的“雀”读“qiǎo”。

血:[xu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红色,有腥气,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收集废物送到排泄器官,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也叫血液。[xiě]义同“血”(xuè):流了一点~。故“血液”的“血”读“xuè”。

闷:[mèn]密闭;不透气:~葫芦。[mēn]气压低或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不舒畅的感觉:~热。故“闷雷”的“闷”读“mèn”。 故答案为: jì qiǎo qián xué xuè mèn

9.【解答】(1)既然:(连)常跟“就、也、还”相呼应。故选“既”。即使:(连)假定;就算是(常与也连用),表示假设的让步。故选“即”。

(2)世纪:计算年代的单位。欧美各国以耶稣降生的那年为纪元,每经一百年为一世纪。故选“纪”。技术:有关生产劳动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故选“技”。

(3)连忙:(副)赶紧;急忙。故选“连”。联系:(动)彼此接上关系。故选“联”。 (4)土坑:是泥土小坑或小沟。故选“坑”。抗战:(动)抵抗外国侵略的战争。故选“抗”。 故答案为: (1)既 即 (2)纪 技 (3)连 联 (4)坑 抗

10.【解答】慎重:谨慎认真。郑重:严肃认真。 (1)结合语境,应选择“郑重”。 (2)结合语境,应选择“慎重”。

奔腾:(许多马)跳跃着奔跑。沸腾: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

(3)结合语境,应选择“沸腾”。 (4)结合语境,应选择“奔腾”。 故答案为: (1)郑重; (2)慎重; (3)沸腾; (4)奔腾。

11.【解答】若隐若现 未卜先知 山崩地裂 三头六臂 出乎意料 精疲力竭 人声鼎沸 愤愤不平 齐头并进

(1)ABAC式词语有:自由自在、自言自语等。 (2)描写神仙的四字词语有:腾云驾雾、神通广大等。 故答案为:

隐 现 卜 知 山 地

头 臂 出乎 精 力 声 沸 愤愤 并进 (1)自由自在、自言自语; (2)腾云驾雾、神通广大。

12.【解答】“开天辟地”传说中的上古十大神器之一,传说天地混沌之初,盘古由睡梦醒来,见天地昏暗,遂拿一巨大之斧劈开天与地,自此才有人类世界。

“坚韧执着”一天精卫到东海去玩,淹没在水中。死后,它不平坦的精灵变成了花头,白嘴壳,红爪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取石头和植被,进入东海。

“补天浴日”传说女娲炼了36501块五彩石把天的裂缝补了起来,砍大鳌腿支撑天,从此天地就永久牢固了。

“勇敢不屈”普罗米修斯盗火是古希腊神话故事,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故答案为:

盘古 精卫 女娲 普罗米修斯 13.【解答】(1)选自《观潮》。 (2)选自《精卫填海》。

(3)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见人说话的声音,用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中的诗句来形容就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中秋节夜晚,家人赏月时,我们会想起嫦娥在月宫里很孤单,正如唐代诗人李商隐《嫦娥》所写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4)秋天天气多变,我们应及时添上衣服,我们会用谚语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意思为立秋之后差不多两个半月的属时间就是立冬了,在这期间下一场雨就会感觉天气越凉;若是下了十场秋雨的话那就意味着要加厚衣服了。

(5)我们学习上遇到困惑是很正常的,唐代的韩愈在《师说》中这样说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故答案为:

(1)越来越近 千万匹白色战马 山崩地裂 震得颤动起来; (2)溺而不返 衔西山之木石;

(3)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 (4)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5)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14.【解答】(1)这是拟人句,把“芦苇”赋予人的特点,使之人格化。 (2)考查了改为肯定句,去掉“不无”,加“有”。

(3)考查了改反问句。加入反问语气词“难道……吗”,把“不”去掉,把句号改为问号。

(2)考查了改写句子。改为转述句,去掉冒号、引号,注意人称的变化,把“我”变成“他”。 故答案为:

(1)夜空中的星星眨着眼睛,对着我微笑。 (2)她说的话有道理。

(3)普罗米修斯难道会向宙斯屈服吗? (4)爸爸对林芳说,今天他会晚点回家。

15.【解答】能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作答,本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如:《精卫填海》中的精卫,理由是: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受到人们的尊敬。 故答案为:

《精卫填海》中的精卫,理由是: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受到人们的尊敬。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6.【解答】(1)考查词语的近义词。“灵巧”的意思是灵活而巧妙。结合语境,可换成:灵活、巧妙、灵敏,不可换成:灵机。故选D。

(2)考查在文段中填入合适的关联词。根据语境,应填入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故选A。

(3)考查对写作角度的辨析。文中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是因为考虑到详略得当的问题、重复啰嗦的问题,故是从课文写作方法上提出的。故选B。

(4)考查对句子的理解。A、B、D正确。C项“这句话在段落中意义不大,可以删除不要”是错误的,因为这句话写出蝙蝠高超的飞行技艺,飞行非常灵活,激发读者探究欲望,意义很大,不可以删去。故选C。

(5)考查对写作安排的理解。A、B、D正确。C项这样写不并不是使文章表达更加简

洁,而是后两次实验与第一次实验的其他条件没有变,再具体写显得啰嗦;科学家对后两次实验操作太熟悉了,不用具体写;详写第一次实验已经能让读者感受到实验过程了,后两次再详写就是重复。故选C。

(6)考查辨析句子有无用修辞手法。A.运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设问的修辞。B.没有运用修辞手法。C.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超声波”比作“波浪”。D.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蝙蝠”比作“没头苍蝇”,故选B。

(7)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B、C、D正确。A项蝙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人是看不见的。故选A。 故答案为: (1)D; (2)A; (3)B; (4)C; (5)C; (6)B; (7)A。

17.【解答】(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联系短文内容,有两个问题还不太明白。①骆驼是怎样靠灵敏的嗅觉帮人们找到水源的?②骆驼在沙漠里是怎样辨认方向不迷路的? (2)考查字词理解。联系短文内容可知文中“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儿声音”可以用“悄无声息”代替。文中的“十分广阔,没有边际”可用“一望无际”代替。

(3)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联系文章第一段可知骆驼身体各部分的特点。鼻子:每当沙漠里刮起卷着沙尘的旋风时,骆驼的鼻孔就会紧紧地闭起来,沙子就进不去了。脚掌:骆驼的脚掌很大,脚趾是分开的,中间连着厚厚的肉垫,这样就不会陷到松软的沙子里去。驼峰:驼的背上有驼峰,在水草多的地方,骆驼就吃得饱饱的,喝得足足的,把水分和一部分养料变成脂肪,储藏在驼峰里。等到食物缺乏的时候,它就靠自己驼峰里积蓄的养料来维持生命。

(4)考查找中心句。联系短文第一段可知本段写了骆驼的脖子、鼻子、脚掌和驼峰的特点,这些特点让骆驼适应沙漠地区的生活,即“骆驼生活在沙漠里,它们的身体已经完全适应了沙漠地区的生活”。

(5)考查标题的含义及作用。联系文章题目“沙漠里的船”,其实就是指骆驼,所以是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联系短文最后一段“骆驼虽然走得不快,可是能够驮很多东西。它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所以,人们把它叫作“沙漠里的船”可知人们把骆驼叫做“沙漠里的船”是因为骆驼能够驮很多东西。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

(6)考查拓展延伸。很多动物具有适应环境的独特能力,根据自己的积累,合理组织语言回答即可。例:斑马为了逃避捕食者,身上长满了黑白线。枯叶蝶、竹节虫为了躲避天敌,形似枯叶、树枝。变色龙表面的颜色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故答案为:

(1)①骆驼是怎样靠灵敏的嗅觉帮人们找到水源的? ②骆驼在沙漠里是怎样辨认方向不迷路的? (2)①悄无声息; ②一望无际;

(3)①每逢沙漠里刮起卷着沙子的旋风,它的鼻孔就紧紧地闭起来。

②骆驼的脚掌又宽又厚,走路的时候,两个脚趾分开,不会陷到松软的沙子里去。 ③骆驼背上有驼峰,在水草多的地方,它吃得饱饱的,喝得足足的,一部分养料变成脂肪储藏在驼峰里。等到缺乏食物的时候,它就用自己积蓄的营养来维持生命。 (4)骆驼生活在沙漠里,它们的身体已经完全适应了沙漠地区的生活。

(5)比喻。骆驼能够驮很多东西。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所以,人们把它叫作“沙漠里的船”。

(6)变色龙表面的颜色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五.习作(共1小题) 18.【解答】习作指导: 一、习作要求:

写记叙文,注意所给的材料,以“我能”为题,写一篇作文。把生活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记下来,写出真情实感。 二、选材:

生活中,同学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干,一定做成了许多事。不管做什么,做事的决心和信心都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我能干什么注意思考,如骑车,等补充题目,写一件事。 三、构思:

1、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写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2、明确叙述中心,始终围绕中心来选材,记叙的详略要得当。

3、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即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交代清楚。 4、补充题目,再写。 范文:

我能炒菜

人生中有许多你会的,也有许多你不会的。不会的要向别人虚心请教。今天我要请我家的大厨老妈教我做她的拿手菜﹣干煸头菜。

到了中午,我从冰箱里拿出头菜放在菜板上,拿着刀就要往下剁。妈妈拦住我说:“这头菜你不洗洗再切?”我捧着头菜,用水清洗了一下,再把头菜放在了菜板上。妈妈先指导我把头菜叶剥开,再把叶叠在一起切,我小心翼翼地切,生怕一不留神切到了自己的手。

终于切完了菜,我穿好围裙,带好从姥姥家拿来的厨师帽。妈妈笑着说:“呵呵,你今天真是全副武装,也不见得你能不能做好!”打开阀门,往里倒油,开始放胡椒。看着锅里的油,心里有些害怕,怕油会嘣到我的脸上,我慢慢地移动步子,看准锅,用手快速的把胡椒一扔,像只兔子一样,撒腿就往慢慢身后跑,紧紧地抓住妈妈的衣服,嘴里小声念叨:“吓死我了,吓死我了……”我本以为妈妈会离锅远一点,防止油嘣到她脸上,可妈妈却一点也没动,哈哈大笑,笑的腰都直不起来了。过了一会,她憋住笑说:“做这道菜时,只要不放水油就不会往外嘣了,小傻瓜!”我长叹一口气,开始往锅里放菜,以为麻烦没了,可谁曾想到,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么多菜怎么炒?这时妈妈给我炒了几下,让我照她的样子去炒,不一会就炒好啦!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没有什么事是办不成的!闻着香喷喷的菜,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