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I l|1 警lll 。 牛国军 陈 芳 (东华理工学院测量系)(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摘要】通过荷载试验检测桥梁整体受力性能和承载力是否达到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评定桥梁运营状况,为实施桥 梁管制、日常监测及维修加固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桥梁荷载检测分析 Analyses of the load test of bridge N|U Guo-jun、 CHEN Fang2 (1.Dept.( Survey,Ect ̄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School of Earth Science&Environment,A 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According to standard and designing file,preload stress of steel concrete’beam has been checked by load—carrying ability,the running state of bridge has been analyzed,the information can be provided for the management,daily monitoring and repaiirng of the bridge. Keywords bridge,load,analyses of test 1工程概况 (2)技术标;隹 (1)结构设计 ①设计行车速度:60km/h: 东莞松山湖南湖桥,引桥4x30+5x30=270 m,主 ②车道布置:全桥双幅布置,每幅三个车道; 跨五跨一联:30+3x45+30=195 m,上下行双向布 ③设计坡度:坡度<3%,桥面横坡2%; 置,上下行间距7.0m。上部构造采用预应力变截面 ④设计荷载:城一A级: 连续箱梁单箱双室截面,垂直腹板,单箱顶宽l7.5 ⑤满布人群:3.5kN/mm; m,底板宽12 m,两侧挑臂各2.75 m,跨中及梁端部 ⑥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 高为1.6 m,中跨支座处梁高为2.4 m,其间采用二 2荷载试验目的、依据及内容 次抛物线变化;腹板支座处宽80cm,跨中处宽 通过荷载试验检测桥梁整体受力性能及承载力 50cm,三个腹板尺寸相同:底板支座处厚度为40cm, 是否达到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评定桥梁运营状况, 跨中处厚度25cm,采用线性变化。箱梁顶面设2%单 向横坡,采取箱梁刚性扭转形成。箱梁每室设置一个 一 为实施桥梁管制、日常监测及维修加固提供基础资 料。 检修预留孔。箱梁采用纵向预应力体系,腹板预应力 本次静、动载试验方案是根据《大跨径混凝土桥 钢束采用竖弯布置,第一施工段采用双向张拉,其它 梁试验方法》(以下简称《方法》)和我国现行的《公 施工段采用连接器连接一端张拉。项板钢束采用直 路桥梁设计规范》,以及有关的竣工文件和理论分析 索,两端张拉,底板索采取设置齿板锚固。主桥下部 计算制定的。 构造采用Y形墩,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宽l7.5 m,其 2.1静栽试验方法、内容与结果 中车行道净宽12.0 m,一侧设0.5 m栏杆加4.5 m (1)试验荷载 人行道,另~侧设0.5 m刚性防撞护栏。桥面铺装采 根据《方法》的要求,桥梁的静载试验按荷载效 用6cm防水混凝土加5cm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 率叩来确定试验的最大荷载。静荷载效率叩的计算 合料(sMA)。 公式为: 16(总8O) 工程质量2008.No.2(A)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n=s ̄/sx8 (4)静载试验结果与理论值的比较分析 式中.s ——试验荷载作用下,检测部位的变形或内 力的计算值; .s——设计标准荷载作用下,检测部位的变形 或内力的计算值: 6——设计取用的动力系数。 跨中截面挠度静载试验结果与理论值的比较见 表2;跨中截面应变测量值与理论值的比较见表3。 表2跨中截面挠度值的比较(ITlln) 测点号 1 2 3 4 5 6 7 8 9 两次试验 读数平均值 0.00 .1.65 .2.46 2.03 0.00 5.00 8 86 5.10 0.00 理论值 0.00 1.987 .2.970 .2.216 0.00 5.198 9.841 5.878 0.00 卸载 0.00 .0.50 .0.34 0.08 0.00 .0.99 .0.53 .0.16 0.00 根据竣工文件,按桥梁设计规范计算出在设计标 准荷载作用下,试验桥跨各控制截面的弯矩值,见表1。 本次试验为鉴定性试验,荷载效率取值范围为 0-8~1.05。试验时采用8台重约340kN和一台重约 100kN的汽车作为试验荷载,按等效弯矩等于设计 最大弯矩值进行加载载位布置,计算试验的加载效 率系数见表1。 表1设计、试验值及效率系数 控制截面 中跨中 墩 设计荷载弯矩 试验荷载弯矩 荷载效率 (%) (kN・m) (kN・m) 表3跨中截面应变值的比较( ) 测点号 试验读数 平均值 6 27 53 53 53 53 53 27 6 理论值 8 31 72 72 72 72 72 31 8 卸载 .4 6 .5 7 3 3 8 1 1 9905 一10910 9437 -9630 95_3 88I3 1 2 3 边跨中 8974 8769 97.7 (2)测点布置、观测方法和试验结果 4 5 6 7 8 9 ①变形观测。沿检测桥跨的两侧,按L/4、跨中、 3L/4、支点布置挠度测点,全联布置18个测点。采用 电子精密水准仪测量荷载作用的挠度。 ②应力(应变)观测。根据《方法》的规定,在跨 中截面、墩支点截面各布置9个测点,全联共布设应 变测点27个,采用静态应变采集仪进行测量。 表4东莞松山湖南湖桥主要静载试验结果 内容 理论值 试验值 效率系数 是否满足 (%) 边跨最大正弯矩(kN・m) 8974 边跨跨中挠度(栅) 4.50 8769 4.19 97.7 93 1 规范 ③裂缝检查。试验前后对试验跨的控制截面进 行裂缝检查,截面均无裂缝。 (3)试验程序 ①将加载汽车过地磅称重后,排列于桥外。 ②正式加载前,非工作人员退场,待一切工作安 排就绪,进行预加载,以消除间隙和方便检查各试验 量测仪表读数是否正常。 边跨跨中截面梁底应变 ( ) 63 47 —9630 74.6 墩最大负弯矩(kN・m) 一10910 88.3 墩截面梁底应变( ) 中跨最大正弯矩(kN.m) 一30 9905 —24 9437 80.0 95.3 ③预加载车退出至桥外,各试验量测仪表读数 调零,进行第一次空载读数。 中跨跨中挠度(mm) 中跨跨中截面梁底应变 ( ) 10.78 72 8.86 53 82.2 716 .子④正式实施检测加载,共三个载位,试验加载跨 中截面分3级进行,墩支点截面加载在跨中载面加 (5)静载试验分析结论 载完成后不卸载,再加2台车,每级汽车荷载驶入指 定的区域就位后,稳定30min记录加载后的读数。 桥梁正式加载试验从晚上10点开始至次日早 晨6点结束,因为晚上试验时间段内气温变化较小, 气温变化对试验数据的影Ⅱ向可忽略不计。 静载试验检测数据表明,该桥在试验荷载作用 下量测控制截面的挠度、应变值均低于理论计算值: 最大挠度处的残余变形和最大应变处的残余应变均 小于20%;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和检测规范要求。本 工程的静载试验结果见表4。 工程质量2008.No.2(A)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质量检测 2.2动载试验方法、内容与结果 表5边跨跨中动载试验结果 (1)试验方法及内容 工况 振动频率 跨中动挠度 动力系数 阻尼比 ①利用一辆约100kN的汽车,在桥面上分别 (Hz) (mm) 20km/h跑车 2.266 0.02 1.097 以20、30、40km/h的行驶速度进行跑车和刹车, 30km/h跑车 2.227 0.03 1.146 使桥梁受迫振动,量测桥梁的振动频率、振幅和 40km/h跑车 2.266 0.04 1.195 阻尼。 20km/h刹车 2.277 0.02 1.097 ②将一辆约100kN的汽车在高约15cm的垫木 30km/h刹车 2.266 0.02 1.097 上使后轮自由下落对桥梁进行振动,量测桥梁的固 跳车 2.266 0.08 1.389 0.01664 有振动频率、振幅和阻尼。 自然脉动(垂直) 2.266 ③在无载荷作用下,用自然脉动方法测量桥梁 表6中跨跨中动载试验结果 的固有振动频率、振幅和阻尼。 工况 振动频率 跨中动挠度 动力系数 阻尼比 (Hz) (mm) 动态测试的测点沿检测主跨中心线布置2个, 20km/h跑车 2.266 0.05 1.022 即在中跨U2、边跨L/2位置。桥的振动信号通过国 30km/h跑车 2.227 0.04 1.017 家地震局生产的891.2型速度传感器予以测量,并 40km/h跑车 2.266 0.09 1.039 由手提电脑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然后再通过动态 20km/h刹车 2.277 0.024 1.01O 信号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给出大桥动态试验结果。 30km/h刹车 2.266 0.04 1.017 数据采集与分析用北京东方振动研究所生产的 跳车 2.266 0.17 1.074 0.01438 INV6A采集箱及DASP软件进行。动载实测结果见 自然脉动(垂直) 2.266 表5、表6 3全桥检测结论 (2)动载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的比较 (1)试验检测数据计算结果表明,桥梁主体结构 东莞松山湖南湖桥,通过现场实测采集数据,用 可承受其设计荷载汽超.20和挂.120的通行要求。 ANSYS程序平面杆系模型计算振型,实测值为 (2)荷载试验表明,桥梁在加载过程中,结构的 2.266Hz,理论计算值为2.189Hz,实测值大于计算 应变、挠度满足国家规范的强制性要求。 值,表明实际动刚度大于设计值,各冲击系数均在正 (3)结构实测基频2.266Hz大于理论值2.189Hz, 常范围内。 结构冲击系数符合要求,表明结构动力性能良好。 (上接第15页) 4结论 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还需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以及工 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结构厚度和缺陷是一种 程实践探索,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应 快速、简便的方法,实用性较强,且检测精度较高。本 用。 文介绍了将冲击回波法应用到地下连续墙的检测中 的可行性,并结合上海某工程地下连续墙厚度与成 参考文献 型质量的检测,详细分析了冲击回波法检测地下连 [1]Kumar A,Raj B,Kalyanasundaram P,et al Structural integrity 续墙的测试结果。结果表明: assessment of the containment structure of a pressurized heavy (1)利用冲击回波法通过测点处的频谱图,可以 water nuclear reactor using impact—echo technique[J].NDT&E 判断混凝土结构内部缺陷的位置以及混凝土的质量。 International,2002,35(4):213-220. (2)冲击回波法检测地下连续墙厚度与成型质 [2]Goueygou M,Piwakowski B,Ould S,et a1.Assessment of 量具有很好的 隹确度,与实际测点处取芯结果较吻 broadband ultrasomc attenuation meas ̄ements in inhomogeneous 合,而且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是一种值得推广应 media[J].Ultrasonics,2002,40(7):77—82. [3]吴新旋.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 用的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技术。 版社,2003 (3)冲击回波方法对于测量混凝土结构厚度,特 [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M].北京:中国建筑工 别是对于只有一个可测面的情况下,是一种很实用的 业出版社,2003 技术,而且它的精度较高,但是由于混凝土结构缺陷 [5]陈凡等.基桩质量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8(总82) 工程质量2008.No.2(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