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分析
作者:韩晓娜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6年第10期
摘要: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管理工程项目成本才能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成本控制管理科学化。加强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包括增强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和经济意识、加强对工程材料和机械设备的管理、抓好成本预测预控和合同管理、提高成本核算的有效性和操作性、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措施控制工程成本的办法,希望能给企业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项目管理;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与分析 一、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成本管理的概念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以正确反映工程项目施工生产的经济成果,不断降低工程项目成本为宗旨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二、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特点
成本费用的控制始终贯穿于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因此控制成本必须对,施工管理过程要有清晰的思路,建筑由于具有自身行业的特殊性的限制,所以使得施工成本的管理难度异常大。更有其它因素的影响例如:恶劣的环境、探测的地下古建筑、当地政策法规、技术标准、设计缺陷等原因,在境外的企业会面临当地法律、关税、风俗信仰等一系列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实施难度加大。因此,需要掌握其事先控制的特点,在工程开工之初,就应该制定一系列的成本控制措施。 三、施工成本管理的意义
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项目能够为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基本措施之一。在满足工程质量及合同要求工期完成等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力争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
项目的实施之前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在工程成本管理与控制中处于关键程序,合理的控制工程造价不但可以防止投资数量超过限额,更重要的是可以充分利用人、机、物等合理调配资源,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以保证项目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四、工程项目施工中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管理人员对项目成本管理的意识不强
在项目成本管理中,常出现公司主管部门与项目部责任不明确,相互推托责任的现象。企业要求项目部先算后做,但实际经常是边施工边预算。虽然项目部都配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但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使得财务、材料、工程、等部门协调通道不畅通,有预算无核算,部分数据无分析比较,没有具体的应急预案及措施,无法从最终决算数据上反映出项目的盈亏,或无法找出盈亏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有些管理人员受前期施工经验的影响,成本管理意识比较淡,缺乏对法律、法规的认识、责任不强,把业主-总包-分包关系理解为简单的合作关系,缺少合同观念和经济意识;遇到业主不愿签或有意拖的情况,无及时采取措施;在工程量增加或变更后没有及时办理现场签证及保留必要的证据,从而使工程款回收难度加大。 2.工程项目工期对成本管理的影响
工期成本是指为实现合同工期目标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施工企业按合同约定工期完成任务是保证企业信誉的重要因素。目前,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的重视不够,特别是某些项目对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很少进行深入研究,不合理的工期,会导致最后因赶工期或因其它因素使工程无法按约定完成,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和违约。 3.工程项目质量对成本管理的影响
质量成本是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是企业生产总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将企业中质量预防和鉴定成本费用与产品质量不符合企业自身和顾客要求所造成的损失一并考虑,形成质量报告,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了解质量问题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项目实施高质量的工程会导致成本的提高,但不能因此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它只是一个统筹考虑的因素。在现阶段,企业无法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互惠互利关系理解透彻,习惯于强调工程进度或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造成返工、返修、甚至出现重大的质量问题造成成本的直线上升。 4.材料管理对成本管理的影响
材料费用是整个项目成本的重要环节,材料费用的盈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盈亏。有些项目部无严格执行领料用料制度,从仓库领料有数,但余料无回收,失窃浪费严重,尤其是计件承包只包工不包料,工人班组只顾出产值,材料、物资过量消耗,机械设备过度磨损;小型手动工具更无人爱护,有时借出有手续,返还无验收;或下料计算不准确,损耗率超标。钢材看管不严,遗失时有发生;材料型号不对,造成闲置浪费,材料供应量与实际不符;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直接责任人,这也是造成成本失控的主要原因。 五、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抓好成本预测、预控和合同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建立生产过程中与成本相适应的费用预警和信息反馈机制。工程签约后,公司总部应该要求项目部开展编制工程施工预算、成本预算,工程施工所需机具设备清单及工程施工计划,施工方案等,然后根据以往相似项目的数据进行对比,结合当地市场的人工、材料、机械的行情,测算出工程总预算成本。在项目的各项数据测量出来后,分析数据的可行性及需要修正的节点。跟据校正后的成本数据进行项目成本目标计划分解,公司与项目部签订内部承包合同,并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对与协作队伍合同的签订、预付款和工程款的支付、质保金的违约等条款要进行合同会审。成本管理必须以合同为依据,处理好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索赔问题,对与建设单位、分包商之间关系的索赔条款要严谨对待。正确理解合同条款,增强合同谈判、洽商方式、技巧等,要做好谈判会议的备忘。 2.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
工程质量不佳,对企业的声誉会有极大的不良影响;而高质量的工程,则会增加工程成本。因此,企业应将工程的质量成本控制放在重要的位置。一般来说,质量故障费用包括停工、反工、保险、赔偿等所花费的费用。工程质量高,故障费用就会相应减少。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是重点,实行工序追踪制,谁施工,谁负责,谁签字。严格按图施工,按工序施工,对可能出现的不合格项要从源头阻断。项目管理人员应对可能出现的不合格项进行蹲点和抽检,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返修率,降低工程成本。 3.加强工程项目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工期成本包括工期措施成本和因工期延误而导致的工期损失。一般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工期越短,工期措施成本越小,但当工期短至某个时间时,措施成本则会急剧上升。根据总工期横杠图,做好各工序之前的衔接,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对分部分项工程可能出现的时间提前或延后进行调整。因自然条件(比如雨雪)而造成的工期延误,应做好与主业的协商不可控风险因素引起的误工进行工期顺延。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 六、结束语
加强项目管理,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施工企业市场经济条件下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为了促进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在施工中不断的改进和总结,补充和完善施工方法和措施,形成5S循环模式,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发展壮大,管理水平才能得到提高,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石越.浅谈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投资成本控制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1. [2]郭丽敏,范宗平,施大飞.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分析[J].管理科学文摘,2008.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