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九一八事变人物简介(精简版)

来源:步旅网


九一八事变人物简介

九一八事变人物简介 九一八事变人物简介

冯玉祥行进途中,因轮船失火,于9月1日与女儿冯晓达一起遇难,享年66岁。

1949年9月,在冯玉祥遇难一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在北平隆重举行追悼会。毛泽东送了挽联,周恩来致悼词,高度评价了冯玉祥为实现民主的新中国所做的努力。

1953年,根据冯玉祥生前的愿望,将他的遗骨安葬在泰山,安葬仪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题写了挽联,郭沫若题墓壁 冯玉祥先生之墓 周恩来总理在悼念冯玉祥将军时称: 冯玉祥将军是一位从旧军人转变而成的坚定的民主主义战士;虽然和所有的历史人物一样,由于政治视野的局限,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瑕不掩瑜,冯玉祥将军为中国民主事业的贡献,将是永垂不朽的。

1984年,山东省泰安市人民政府在普照寺举办 冯玉祥先生在泰山 展览,院内有补刻的冯玉祥、赵望云合作诗画碑48块、周恩来1941年11月10日撰书《寿冯焕章先生六十大庆》碑以及冯玉祥在泰山的活动资料等。 佟麟阁

佟麟阁,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省高阳县边家坞村人。七七事变时,指挥29军浴血抗战,喋血南苑,壮烈殉国,是全面抗战爆发后捐躯疆场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佟麟阁20岁时投笔从戎,入伍于冯玉祥麾下,转战南北,剿匪平藩,屡立战功,深为冯玉祥器重,先后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冯玉祥讨蒋失败后不久,佟麟阁与冯玉祥卸甲归田,总结以往斗争的经验教训,寻求救国之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炮轰沈阳北大营,燃起侵略中国的战火。1932年佟麟阁应29军军长宋哲元的邀请,出山任职,1933年日军占山海关后,宋哲元任命佟麟阁为张家

口警备司令,安定后方。 2月,日寇向长城各口 独石口、古北口、喜峰口进犯,中国驻军奋起抗战,29军奉命在喜峰口抗击日寇,前方将士在前线激战时,佟麟阁在后方积极备战,维持局势,保障供给,使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保证了长城前线战斗的胜利。1933年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佟麟阁任同盟军第一军军长兼代察省主席,领导对日作战,保卫察省,收复失地。同盟军被迫撤销后,佟麟阁深感抗日之志未遂,退居北平香山,以待报国之机。 宋哲元担任冀察政务委员长后,任命佟麟阁为29军副军长兼军事训练团团长,负责军事,坐镇南苑。佟麟阁曾对部下说: 中央如下令抗日,麟阁若不身先士卒者,君等可执往天安门前,挖我两眼,割我两耳。 有志抗日救国的青年,仰慕佟将军坚决抗日的声誉,纷纷赶来参加29军。七七事变爆发后,佟麟阁以副军长之职负责军事指挥,以军部名义向全军官司兵发出命令:凡是日军进犯,坚决抵抗,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时人在《北平时报》佟麟阁说: 佟副军长善治军,第二十九军纪律严明,勇于作战,而于老百姓秋毫不犯,佟将军训练之力也。 军士于烈日守城,各队前置水一桶,用开水以止渴,商民感激欲泣,敬献西瓜,坚决不受,对老百姓恭而有礼,杀敌则勇猛武伦,堪称模范军人

1937年7月28日,日军向北平发动总攻击,中国第29军奋力抵抗,佟麟阁亲临前线英勇指挥。南苑是日军重兵进攻的主要方向,在敌密集炮火之下,佟麟阁与132师师长赵登禹誓死坚守,指挥部队英勇抗击,痛歼日寇,受伤仍不下火线,不幸头部受重创,壮烈殉国,时年仅45岁,是我国为抗战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佟麟阁将军殉国的噩耗传出,平津市民无不泪下。佟麟阁骨骸寻获后,夫人及子女含悲收敛,隐姓埋名,寄厝于北平柏林寺,寺中方丈出于对将军抗日爱国的敬慕,即使时北平沦陷,也始终严守秘密,直到抗战胜利后国奠于香山。1937年7月31日,国民政府追赠为佟麟阁陆军上将。1946年7月28日,国民政府又以隆重的国葬,将佟麟阁将军的灵柩从柏林寺移葬于北平香山的兰涧沟的坡地上,并将西城区的一条街更名为佟麟阁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佟麟阁将军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吉鸿昌

吉鸿昌,字世五,原名吉恒立,抗日英雄,爱国将领,河南省扶沟人。1913年入冯玉祥部,从士兵递升至军长,骁勇善战。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为主任委员,秘密印刷《民族战旗》报,宣传抗日,联络各方,准备重新组织抗日武装。11月9日,在天津法租界遭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工部局逮捕。为置吉鸿昌于死地,宋美龄不遗余力,她拿公款向租界行贿,将吉鸿昌引渡到北平军分会。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吉鸿昌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十九路军和二十九军 蒋光鼐

蒋光鼐汉族,又名憬然,广东东莞人。1913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曾任国民革命军师长,第十一军副军长,参加中原大战,后任十九路军总指挥,淞沪警备司令。1932年,日军制造一二八事变,进犯上海。当时驻守上海的中国军队为第十九路军,担任最高指挥官。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号召的影响和推动下,十九路军全体将士士气高昂,决心抗击日寇,保卫上海。蒋光鼐召开十九路军营以上干部紧急会议,布置应战的方案和措施,要求随时做好战斗准备。入夜,日军以铁甲车为前导,兵分5路进攻闸北,十九路军奋勇抵抗,当即予以迎头痛击,著名的淞沪抗战由此开始。日军凭借陆海空三军优势,气势嚣张,对我军阵地及民宅、商店狂轰滥炸,发动了四次总攻,却均遭败绩,四易主帅,死伤累万。中国军队在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以誓死牺牲的精神,组织敢死队与敌白刃肉搏数十次,冲锋陷阵,奋战月余。在闸北、江湾、吴淞、曹家桥、庙行、浏河、八字桥一带展开了多次战役,予敌以重创。仅闸北一役,便使日军开战一周,未取得丝毫进展,损失逾千。十九路军的英勇抗战,鼓舞了中国军队的爱国热情,张治中率领第五军抵达上海增援助战。全国同胞感奋觉醒,上海各界、全国人民和海外侨胞展开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给予十九路军大力支援。淞沪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气焰,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为以后的全面抗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淞沪抗战后,

调福建任省主席兼绥靖公署主任。1933年与李济琛、陈铭枢、蔡廷锴等发动反蒋政变,任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财政部长,失败后去香港。1935年联合十九路军将领通电反蒋,主张联共抗日。1946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共建政后,历任广东省政府委员,纺织工业部部长,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一届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二、三、四届中央常委,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遭抄家等迫害,翌年去世。1946年,抗日名将蒋光鼐偕若干热心家乡教育人士,倡议并得到回应,由东莞明伦堂拥有万倾沙当产提供经费,合并东莞简师附中与县立三中,在鹅公山东麓,创立虎门中学。1949年11月11日,东莞县人民政府接管虎门中学,1958年首届高中班招生,1983年,学校由市属学校转为镇属学校;2001年虎门中学与则徐中学高中部合并,成立新的虎门中学,校址设在原则徐中学。虎门中学是市九大骨干中学之一,2003年12月,被评为市一级学校。2006年7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16年1月转为市直属学校。 蔡廷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字贤初。广东罗定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早年参加同盟会。曾任孙中山大本营补充团连长、营长,参加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北伐、讨伐桂军沈鸿英及东征讨伐陈炯明等战役。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团长。北伐战争时期任第十一军新二十四师副师长。1927年宁汉分裂时任第十师师长。后任国民党军第六十师师长。1930年任第十九路军副总指挥、军长。1932年率十九路军进行一二八淞沪抗战。同年被蒋介石调往福建 剿共 ,任十九路军总指挥、福建绥靖公署主任。1933年11月,同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在福州成立抗日反蒋的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任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失败后流亡海外,宣传抗日救国。1935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大同盟,为最高负责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国民党军第六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两广边境司令,在两广指挥作战。1940年因受蒋介石排挤而去职。1946年与李济深等在广州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8年

1月在香港参与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被推为中央常务委员、财务委员会主任。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1964年12月至1968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民革第一、二届中央常务委员,第三、四届中央副主席。 宋哲元

宋哲元字明轩,山东乐陵县人。幼年家贫,刻苦读书。光绪三十三年从军,北洋陆军随营武备学堂毕业。毕业后服役于冯玉祥部,历任哨长、连长、营长、团长。1922参加直奉战争,升任的二十五混成旅旅长,是西北军五虎上将之一。1924年参加北京政变,10月冯部改编成国民军,宋哲元任第一军第一师师长。1925年秋改任热河特别行政区都统。他曾在承德避暑山庄里成立蚕蜂学校推广重桑养蜂,振兴热河农业。还兴办军械厂,可以小批量仿制德国毛瑟20响驳壳枪。1926年,宋哲元部撤离承德时,市民夹到相送。

1926年任国民军北路总指挥、西路总司令,先后在南口、多伦等地指挥所部对直奉联军和晋军作战。建于1926年9月17日五原誓师后,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军联军北路军总司令兼暂编第1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4方面军总指挥。1927年11月任陕西省政府主席。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中,任冯玉祥军第4路总指挥。战败后冯玉祥余部退居晋南地区。负责北方军事善后的张学良将其整编,该部缩编为陆军第3军,下辖3个师,宋哲元任军长,归东北军序列。1931年6月,宋哲元部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第三天,宋哲元即率第29军全体官兵,向全国发出 抗日通电 ,坚决表示: 哲元等分属军人,责在保国。谨率所部枕戈待命,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奋斗牺牲,誓雪国耻。 1932年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兼察哈尔省政府主席。 1933年1月2日,日军攻占山海关。10日,宋哲元奉张学良令,率29军由山西阳泉移驻北平以东的三河、宝坻、蓟县、玉田、香河一带驻防训练。第29军部队

在宋哲元指挥下,在平东驻地准备抵抗日军入侵,迅速构筑工事,进行战前训练。1933年2月22日,日本关东军调集4个师团,纠合伪满洲国军队总计10万余人,向热河分三路进攻。3月4日,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率部逃脱,日军进占热河省会承德城。3月8日,宋哲元奉张学良电令接防长城线喜峰口到宽城附近阵地。随后,宋哲元指挥第29军将士在长城要隘喜峰口、罗文峪与日军展开血战。第29军以大刀队与日军展开搏斗,经过激战,消灭日军6 000余人,获喜峰口大捷而震动全国。1937年,以喜峰口血战为背景创作的《大刀进行曲》唱遍了全中国。 1935年被授为陆军二级上将,任平津卫戍司令、冀察绥靖主任和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河北省政府主席。 卢沟桥事变幻想和平解决,缺乏作战准备,导致平、津很快陷落。1938年春,任一战区副司令,不久染上肝病,于1940年3月辞职改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并回到其夫人长淑青的故乡四川绵阳疗养。4月5日病逝。 赵登禹

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8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 1933年初,日本侵略军侵袭热河省,攻占了承德后,开始向长城各口发动大举进攻。为消灭敌军,赵登禹利用敌军警戒疏忽,率部从两翼迂回敌人侧后,进行包抄袭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死伤甚众。激战数日,敌人多次攻击不果,锐气尽挫,中国军队取得喜峰口战役胜利。喜峰口战役,共歼灭日军五六千人,狠狠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全面抗战爆发后,7月下旬,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赵登禹率部誓死坚守阵地,拼死抗击。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至退途中,在丰台区大红门处遭到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 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赵登禹将军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他们 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代表

东北抗战联军 杨靖宇

杨靖宇,汉族,原名马尚德,字骥生,到东北后,化名张贯一,乃超,杨靖宇为其常用化名,河南省确山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抗日战争名将,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中共满州省委的军委代理书记。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吉林省濛江县三道崴子战死。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马占山

1911年,马占山投靠清军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吴俊升,任该部四营中哨哨长。1913年,吴部改为中央骑战第二旅,马占山任三团二连连长。1918年,因其剿匪有功升任营长。1920年,又随吴俊升赴黑龙江省,升任骑兵团长,1925年升任东北陆军第十七师骑兵第五旅旅长,1928年被任命为黑龙江省陆军步兵第三旅旅长,同年冬改任黑龙江骑兵总指挥,1930年10月任黑龙江黑河警备司令。 1931年 九 一八 事变,马占山在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他当众宣布: 倘有侵犯我疆土,及扰乱我治安者,不惜以全力除之,以属我保卫地方之责 。他亲自视察防地,修筑防御工事,积极准备抵御敌人的袭击。此时,以劣绅赵仲仁为代表的亲日派企图劝马占山向日军投降,马占山坚决拒绝,并表示 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不能为降将军。

11月4日晨,在7架飞机掩护下,1 300余名日军以保护修桥为名,直趋江桥中国军队驻地大兴站,驱赶中方修桥人员,迫令守军后撤,并强行抓去中方哨兵3名。中午,又悍然向中国军阵地发起猛攻。马占山当即下令抵抗,全体将士英勇战斗,同敌血战三天二夜,击退了敌人多次进犯。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江桥抗战,是中国军队不顾张学良不抵抗政策而对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大规模抵抗。马占山奋起抗战,深受全国人民称,国内各地报纸都以大字标题报导江桥抗战。全国各地群众自动组织慰问团、后援会,捐钱捐物,支援黑龙江省抗战。上海、哈尔滨等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组织 援马抗日团 ,参加抗日队伍。

日本侵略者占领东三省大部分地区后,为了建立傀儡政权 伪满洲国,采取各种手段对马占山进行诱降。马占山屈服于日本侵略者的军事威胁和政治诱惑,于1932年2月降日,就任伪黑龙江省省长,3月又任伪满洲国军政部长。马占山降日后,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日本侵略者对他也不放心,控制很紧,并要编遣他的军队。马占山在此境况下,遂生反正之心。他利用伪省长的身份,筹集了一部分军费和军事物资秘密送往黑河等地以备抗日之用。3月末,马占山抓住国联调查团欲到东北的时机,一面调查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一面秘密布置军事行动。4月1日,他带领亲随200余人离开齐齐哈尔,7日抵达黑河,通电反正,再举抗日旗帜。他随即联合吉林的李杜、丁超和海拉尔的苏炳文,组成东北救国抗日联军,设总司令部于哈尔滨,自任总司令。马占山又传令各县组织义勇军,集中于黑龙江东部各县配合作战。经过五个多月的转战,终因孤军无援,伤亡惨重,于12月7日被迫退入苏联境内。

1933年6月,马占山回国寓居天津英租界,同东北爱国人士杜重远、阎宝航、粟又文等人交往甚密。1936年12月赴西安,积极支持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参与了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 ,并在张、杨提出的 八项主张 上联署。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马占山被任命为东北挺进军司令,兼管东北四省招抚事宜。他亲自率领部队,在绥远一带与日军浴血奋战。他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抵制国民党的反共磨擦活动,坚持同共产党人合作抗日。他接受中国共产党东北特委派遣的一批共产党员和东北大学学生参加挺进军。共产党员邹鹏任挺进军司令部中校军械官,栗又文任上校秘书主任。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马占山粉碎了国民党特务刘广英等制造的反共磨擦活动。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蒋介石集团为了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设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东北行辕,马占山被任为委员,随后又委任马占山为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松北挺进军司令,企图利用他的名义招纳土匪,扰乱东北解放区,但马占山未去就职,长期避居北平。 1948年底,马占山响应共产党号召,参与和平解放北平的活动。中共北平地下党通过马占山邀请邓宝珊去北平,劝告傅作义放下武器,

接受和平。1949年1月上旬,马、邓、傅3人经过多次商议,决定响应和平解放北平的号召,宣布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马占山寓居北京。1950年11月29日因病去世。终年65岁。 李兆麟

李兆麟,灯塔县人,原名李超兰。曾用名李烈生、孙正宗、张玉华、张寿篯。乳名小升子。家庭出身富农。生于一九一○年十一月二日。一九三二年五月经林郁青同志介绍入团,同年秋转党。一九四六年三月九日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哈尔滨道里水道街9号,时年三十六岁。李兆麟八岁入本村张武亭办的私学馆读书,九岁入大荣官屯初级小学,十四岁毕业于吕方寺公立高级小学;嗣后,又在荣官屯的私学馆念二年书。一九二六年因其父去世,辍学务农,在家自学。一九三○年大荣官屯村长张复俭勒索民财,乡亲们敢怒不敢言。李兆麟得知后,非常气愤,当面提出质问,义正辞严,问得村长无言以对。乡亲们看他主持公道,耿直刚毅,又能文会算,于一九三○年把他选为大荣官屯副村长。李兆麟自幼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又擅长绘画、书法和吹箫,颇受老师和家长的喜爱。辍学后仍经常手不离卷,刻苦自勉。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占东北、而腐败无能的政府却一再推行丧权辱国的外交政策的严酷现实,使李兆麟感慨万分,他曾在书箱上刻下了 运思出奇,横扫千军 八个大字,用以表达其收回祖国河山的雄心壮志;还画了一幅《大禹治水图》寄托自己效忠于人民解放事业的崇高理想。这时,李兆麟已成婚。他的夫人李淑香对他从事革命活动曾给以很大支持。

一九三○年,李兆麟的姨父张一吼,在中国大学读书回家探亲时,李兆麟常到张一吼家询问国家大事。他们彼此畅谈国事,抒发情怀。李兆麟还如饥似渴地阅读张一吼从北京寄来的进步书刊。这对李兆麟开阔知识视野、增长才干有很大帮助。一九三一年五月,张一吼在东北讲武堂的同学翟乐全,因患肺病到辽阳李兆麟家附近的二龙山双龙寺庙上养病。由张一吼介绍李兆麟结识了翟乐全。翟向李讲述 五卅惨案 等震惊中外的大事,两人常来常往,感情融洽,志同道合。在翟乐全的帮助下,李兆麟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决心要走革命的道路。

一九三一年 九 一八 事变后,国土沦丧,山河破碎,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处于危急之中。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和人民,李兆麟说服了母亲,自己卖一车大豆作路费,毅然告别了家乡父老。一九三一年十一月李兆麟来到北平,化名李烈生。经张一吼介绍参加了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 、 反帝大同盟 ,结识了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 担任常委的我地下党员冯基平和担任执委的夏尚志等同志。李兆麟热情洋溢地介绍了东北辽阳一带的抗日武装斗争形势,迫切要求党去领导这些松散的抗日武装队伍,表示自己重返家乡抗日的决心,博得冯基平、夏尚志等同志的许。为了取得合法身份作掩护,李兆麟在北平私立华北大学交了学费,成为这所学校的注册学生。年底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 派李兆麟和张俊波到辽西义勇军第四路军耿继周部工作,李兆麟任文书处处长,张俊波任文书处主任。不久,李兆麟回辽阳从事抗日活动。一九三二年初,李兆麟去北平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 汇报工作,请求党组织派人去辽阳组织抗日武装力量。同年二月八日根据中共北平市委和军委的指示,由地下党员冯基平同志带领李兆麟、杨寿天到东北辽阳县铧子乡小堡一带组织建立抗日义勇军。三月林郁青奉胡乔木同志的指示也来到这里。接着张一吼、孙志远、夏尚志、王守贤、丁济阳、魏名胜、小周、田黎平、孙乙太、侯新等同志相继也云集小堡一带。因为人、地两熟,决定由李兆麟公开出面组织抗日队伍,他骑着家里的白马联络了辽阳、奉天、本溪一带的 长江队 、 燕子队 、 天地荣 、于志超和 平日队 等山林队。在 为了祖国、民族要打鬼子 的口号下,这些山林队纷纷表示愿意联合起来抗日救国。同年三月,以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 名义,在三家子陈楚英院内,由李兆麟主持,召开了约有五十多人参加的各队首脑会议,宣告正式成立东北义勇军第二十四路军,下设五个支队,总司令苏景阳,达三干五百多人。定以小堡为中心,驰骋在东至歪头山,南至铧子沟,西至烟台,北至陈相屯方圆六十平方里的土地上,与日寇作战。 中共北满省委主要领导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同志,生前曾以 运思出奇,横扫千军 夺回我河山 的豪言壮语,作为 振兴中华 的座右铭。一九三一年 九 一八 事变后,在党的领导下,李兆麟戎马驰骋在 辽、吉、黑 ,率领抗日健儿历尽千险、排

除万难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配合我军和苏联红军消灭日本关东军,解放了全东北,终于 夺回我河山 。他无私地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奉献给中国人民的卫国战争。他的英雄业绩将永远为中华民族所扬,他的英名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赵一曼 早年经历

1905年10月27日赵一曼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北部白杨嘴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父亲李鸿绪,曾花钱捐了个 监生 的功名,后自学中医,为乡里看病。母亲兰明福,操持家务,共生六女三男,一曼排行为七。1913年8岁,赵一曼入 私塾 学习,成绩良好。1918年13岁,父亲逝去,由大哥李席儒和大嫂周帮翰管家。

1924年大姐夫郑佑之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6年2月28日考入宜宾女子中学。读书时,被选为女中学生会常委兼交际股股长、宜宾妇联常委会主席。同年,宜宾特别支部成立时,她即由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同时担任宜宾妇联和学联党团书记。 学习共产主义

1926年5月, 五卅 运动一周年时,正是抵制洋货的高潮。赵一曼按照中共的指示组织党团员在学生中宣传,抵制英国煤油轮船靠拢宜宾码头,学生们遭到了武装镇压,由此引发了全城罢工、罢市、罢课。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赵一曼考进武汉黄埔军校。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 1927年9月,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8年冬奉命回国,赵一曼先后在宜昌,上海,江西等地从事秘密工作。1928年4月,赵一曼与湖南人陈达邦结婚。婚后不久怀孕。11月,赵一曼回到上海。12月,被派到宜昌工作。在宜昌产下一子。取名 宁儿 。

1930年,赵一曼带孩子回到上海,抱孩子寄养在陈达邦大哥陈岳云家。

领导抗日活动

1931年 九一八 事变后,调到东北,在沈阳工厂中领导工人斗争。 1932年赵一曼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

1933年,赵一曼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同年4月,参加领导了哈尔滨电车工人反日罢工斗争。为掩护身份,她曾同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假称夫妻。

1934年春,赵一曼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铁北区区委书记,发动群众,建立农民游击队,配合抗日部队作战。后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率部活动于哈尔滨以东地区,给日伪以沉重的打击。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一度被抗联战士误认为是赵尚志总司令的妹妹。

1935年秋,赵一曼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群众亲切称她 瘦李 、 李姐 ,而当地战士们则称她为 我们的女政委 。日伪报纸也惊叹的这位 红枪白马 的妇女。 被捕牺牲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 在狱中,日本人动用酷刑,她没有吐露任何信息。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保卫民族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贞不屈说: 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 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受到教育的两人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1936年6月30日,赵一曼在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日军追上,再次落入日军的手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电刑等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

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 示众 。

1936年8月1日,日军将她押往珠河。8月2日,日军将其绑在大车上,在珠河县城 游街示众 。此时,赵一曼牺牲之前,面对敌人的屠刀,她高呼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 中国共产党万岁 的口号。当赵一曼昂首走到小北门外的草坪中央时,几个军警的枪口对准她。一个日军军官走到赵一曼跟前问: 你还有什么话要讲吗? 赵一曼怒视着,把手中的纸卷递过去说: 把这些话传给我家乡的儿子! 日军官看过字条,向军警们猛一挥手,罪恶的子弹射进赵一曼的躯体,牺牲于珠河县小北门外,年仅31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