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来源:步旅网
2022~2023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阶段评估(一) 语文

注意事项:共四大题,21小题。满分120分,作答时间为150分钟。 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怠慢(dài) 幽悄(qiāo) 阻挠(náo) 元气淋漓(lí) B.酿酒(niàng) 追溯(sù) 惧惮(dàn) 天衣无缝(fèng) C.晦暗(huí) 脑畔(bàn) 归省(xǐng) 衰草连天(shuāi) D.农谚(yàn) 劫难(jié) 烧灼(zhuó) 大彻大悟(c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纠葛 孕育 戛然而止 草木枯荣 B.争讼 遗骸 不解之迷 垂珠联珑 C.羁拌 恬静 销声匿迹 人情世顾 D.点缀 皎洁 叹为观之 争论不休 3.经典诗文默写。(6分)

(1)微君之躬,__________?(《式微》) (2)__________,如三月兮!(《子衿》)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手抓黄土我不放,__________。(贺敬之《回延安》) (5)好一个黄土高原!__________!(刘成章《安塞腰鼓》) 4.请根据名著内容,回答问题。(3分)

《〈说文解字〉第一》选段 问题

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轨迹,都得凭这部书。而且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从前学问限于经典,所以说研究学问必须从小学入手;现在学问的范围是广了,但要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也还得从文字学入手。 ①“它”是一部______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②“它”对古文字构成规则进行了概括和归纳:______、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法;______和转注则属于用字法。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①2022年11月30日清晨,经过约6.5小时的飞行后,“神舟十五号”乘组顺利进驻“太空之家”中国空间站,与早早守在“家门口”等待他们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热情相拥。②两个航天员乘组实现首次“太空会师”,展现了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厚重积淀与强大实力。③执着追梦,方能圆梦。④作为承前启后的重要一棒,“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将见证“太空之家”正式建成的圆梦时刻。⑤在逐梦苍穹的征程中,中国航天人将对理想的拼搏坚守融入国家逐梦苍穹的宏伟蓝图中,一次次地标注______、创造______。

(1)请提取第①句的主语,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⑤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1分)

A.新高度 B.新奇迹 二、综合性学习(7分)

6.紧跟时代,砥砺前行,担当责任,奋发有为,是我们青少年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光荣传统。请你参加以“顺应时代潮流,争做时代青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

【活动一:把握时代脉搏】请你根据语境,续写一句话,使其语意连贯,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期盼更加殷切,_____,对合作共赢的追求更加坚定,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

【活动二:弘扬时代精神】请阅读下面摘编的新闻,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2分)

新华社延安10月27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吹响时代号角】请你把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米字格中。(1分)

【活动四:书写时代篇章】请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新时代青年应具备的精神。(2分)

下面是清华大学官网中关于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江梦南的描述: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害怕和放弃,勇敢面对,然后放手去做就好了。”

时至今日,她已经能够拥抱自己听障人士的身份,并且学会了更好地包容自己。绽于无声,一生向阳。这位向日葵般的女孩,还将继续在她的青春中盛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12分)

【材料一】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很多学校积极创新,把体育与艺术有机融合,把传统的课间操变得生动、活泼、各具特色,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学生走出教室,与阳光做伴、与同伴为

伍,尽情地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

课间操大变样,不仅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运动需求,也搭建了学生释放个性的舞台。现在,“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体育锻炼氛围浓厚,社会上丰富多彩、适合青少年参与的运动形式,无形中为课间操大变样提供了更多资源。学校课间操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美育、德育,让锻炼形式多样化,激活了学生精气神,形成了独特、向上的体育健身氛围。大课间的很多锻炼形式就来自学生的灵感。有的地方,为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发展,帮助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学校主动向学生们“问计”。不少学校想方设法丰富学生们的运动“菜单”。项目越多、选择范围越广,学生们就越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项,进而展示风采,获得自信与成长。

课间操大变样,校园变得更加充满活力,学生们才能更充分地感受运动的魅力,这有利于体育精神在校园里生根发芽。特别是一些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无形之中可以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觉,增进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喜爱。如今,越来越多的大课间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家长好评,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期待更多学生可以享受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福利,换着花样动起来、跳起来,在运动中健康成长。 【材料二】

某地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N”指人数) 表1 校领导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态度(N=10) 重视程度 个数 百分比 非常不重视 2 20%

不太重视 1 10% 一般重视 3 30% 比较重视 3 30% 非常重视 1 10%

表2 校领导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态度(N=10) 重视程度 个数 百分比 非常不重视 14 4.7% 不太重视 31 10.3% 一般重视 45 15.0% 比较重视 78 26.0% 非常重视 132 44.0%

【材料三】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提高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材料四】偏远地区农村中学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存在思想认识不足、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场地器材欠缺、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学校要让师生真正认识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合理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要以学生为主体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形

式,同时要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切实解决场地和器材问题,加强对体育教师大课间体育活动相关知识的培训,建立教师之间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交流平台。学校要切实解决现存问题,构建出具有学校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

7.阅读材料二,请简要概括某地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调研结果。(至少两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调研情况,结合材料一与材料四,简要谈谈应如何落实材料三提到的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体育运动让学生走出教室,与阳光做伴、与同伴为伍,给学生提供了释放个性的舞台。

B.课间操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美育、德育,让锻炼形式多样化,形成了独特、向上的体育健身氛围。

C.现在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享受到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福利,无形之中使体育精神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D.偏远地区农村中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思想认识不足、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场地器材欠缺等问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8分) 忻州石碾里的沧桑岁月 米广弘

①黄土高坡,石碾悠悠,是忻州古老的歌谣。石碾,一如镰刀、斧头、锄头、耙子,所有的农具曾经都是忻州农人最亲密的伙伴,陪农人一起耕作寻常日子里的炊烟。

②代代憨厚的忻州农人承接祖辈的衣钵,蜗居在生养的地方,耕种岁月,地老天荒。勤劳是忻州人的秉性,即便衣食无忧,依然钟情旧物里的时光。此地,有山有河、有河有水、有水有树,树在地下睡了千年万年,见了阳光就是黑金。这是一方乡民的自豪,足以令它的子民昂首挺胸。

③远远地,那么一眼,就勾走了人们的魂。掠过眼前的一片树影,穿过密的枝杈,穿过斜的土坡,把眼睛定在了高处的那盘移动的石碾上。脚不停,移步连连,不怕碗大石头铺的路硌脚、不怕坡陡、不怕脏了鞋裤,一口气爬到土垄的半腰,站在这盘一圈圈转动的石碾旁,不住地惊叹起来。

④石碾就在杂粮之都忻州的普通人家里。当地老人转动着当下这种已稀缺的碾子,继续温习曾经的晨昏。碾子在,过去的那种日子就在。

瞅见碾子,顷刻间,许多人接通自己少时乡村岁月里的成长时光。忽地就看见了在村里奔跑的那个自己,那位正弓腰拉碾的老人,就是爷爷、父亲、叔叔、大爷;紧随其后,是手持一把小笤帚在打理磨盘上粮食的老妇,她头包一方蓝巾,她那沟壑般的脸,展现的是岁月山河,她分明是奶奶和母亲,是邻家婶婶和大娘。“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咦,这分明就是梦里的“桃花源”,不由得心头一热,错把他乡当故乡。

⑤忻州,历来是雄浑的、粗犷的、高大的。真静下来进入它的腹地一隅,单单一个忻府,你会惊觉忻州的厚重、典雅、温情,你会惭愧之前对忻州的认识太过偏颇。忻州古城,精彩上溯千年,历史中的一个个小故事,就藏在一个个有年头的城门里,藏在一块块锈迹斑驳的裂石里,藏在老人们口口相传的叙述里。

⑥文化,更是忻州人骨子里透出的一种自信,展现了忻州的古韵新风,来的人带着成捆文学书籍和对忻州的渴慕贴近忻州,脑子里盘算着该如何输出此地风光,让忻州名气更盛。

⑦于古村落,见群人涌来,老人更下力气地拉,根本不像年龄已70多岁了,还说“自己碾的米面劲道、好吃”。与故物亲近,拉起这盘伴了他一辈子的石碾,老人觉得自己还是少年郎,佝偻的身子依然虎虎生威。他的老妻,无论多老,都是他眼里水灵灵的姑娘。村子已是新农村建设后该有的样子,可是,他们还是愿意在老院里晒晒太阳、喂喂鸡、听听自家的狗叫。碾子的场地下边,是一处一处鱼鳞瓦的老屋顶。断瓦残垣处,岁月沧桑。即便这样,他们也觉得这不完美中有大

美,乡村振兴笑迎八方客。

⑧几户人家的窗,“工字窗”“丰字窗”,分别贴着白白的纸,纸上糊着红红的窗花。人们路过时,又一户人家的木街门“吱呀”一声打开一道口子,这时冬日的阳光明晃晃地射出,还有一条黑狗跳将出来。狗大叫几声,并未扑向前来,高处,推石碾的老人朝人们喊:“莫怕,它只是在告诉主人,有人来。”接着,一声高亢的鸡啼从临街的一处院子传出,把人从“梦”中惊醒,恍然出了仙境。

⑨往返路上,人们依然久久回味原生态古村落的所见所闻,愿成为它里面的一棵古树,一叶之灵,窥尽忻州那方厚土的角落。 (选自“忻州网”,有删改)

10.结合第④段内容,分析作者为何瞅见碾子后会“错把他乡当故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忻州人民有什么样的精神风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按照要求,赏析下列句子。(4分)

(1)远远地,那么一眼,就勾走了人们的魂。掠过眼前的一片树影,

穿过密的枝杈,穿过斜的土坡,把眼睛定在了高处的那盘移动的石碾上。(从修辞的角度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返路上,人们依然久久回味原生态古村落的所见所闻,愿成为它里面的一棵古树,一叶之灵,窥尽忻州那方厚土的角落。(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联系文章内容,分析标题“忻州石碾里的沧桑岁月”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的第⑧段和下面的链接材料都写到了“鸡啼”,请简要分析其写作目的有何不同。(4分) 【链接材料】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安塞腰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2分)

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①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②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③桑枢,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④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释】①邪径:斜径,小路。②伯成:指伯成子高,尧时贤人,禹为天子,他辞掉诸侯官职回家种地。③原宪:孔子弟子,宁愿过贫寒生活也不为官。④许、父:许由和巢父。尧舜时期的两位隐士,尧想把君位让给许由,许由拒绝,归隐箕山。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士元从车中谓曰( ) (2)吾闻丈夫处世( )

(3)不足贵也( ) (4)寡见大义(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二千里候之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B.焉有屈洪流之量 已而之细柳营(《周亚夫军细柳》) C.此乃许、父所以慷慨 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D.虽有窃秦之爵 虽我之死(《愚公移山》) 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从司马德操和庞士元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司马德操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4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出了洞庭湖什么样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运用典故,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 21.作文(50分)

岁月是一条不老的河,逝去的是时间,留下的是记忆。打开尘封的往事,总会有一些人和事永远留在心中,让你刻骨铭心,让你难以忘怀。 请以“留在心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2022~2023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阶段评估(一) 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7分)

1.B 【解析】A.幽悄(qiǎo);C.晦暗(huì),脑畔(pàn);D.大彻大悟(chè)。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2.A 【解析】B.不解之谜;C.羁绊,人情世故;D.叹为观止。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3.(1)胡为乎泥中 (2)一日不见 (3)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4)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5)好一个安塞腰鼓

评分标准:每空1分,如有错字、别字、加字、漏字,该空不得分。共6分。

4.①文字 ②象形 假借 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3分。 5.(1)乘组(或“‘神舟十五号’乘组”)

(2)两个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展现了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厚重积淀与强大实力。 (3)A B

评分标准:(1)主语提取正确,得1分;(2)病句修改正确,得2分;(3)序号填写正确,得1分。共4分。 二、综合性学习(7分)

6.【活动一:把握时代脉搏】示例:对公平正义的呼声更加强烈 评分标准:形式、内容前后一致,得2分。共2分。

【活动二:弘扬时代精神】国家领导人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

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共2分。 【活动三:吹响时代号角】略。

评分标准:书写正确、规范、工整,得1分。共1分。 【活动四:书写时代篇章】示例:①勇敢坚毅;②乐观进取。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1分。共2分。

三、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 (一)

7.示例:①学校部分领导不能正确地看待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②大多数中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较为重视;③对于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领导远不及学生们的态度积极。

评分标准:正确概括一点,得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共4分。 8.①运动形式多样化;②尊重其兴趣爱好及个性发展;③感受运动的魅力;④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⑤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和加强体育教师的相关培训。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5分。

9.C 【解析】根据材料一“期待更多学生可以享受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福利”可知,“现在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享受到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福利”说法绝对。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3分。共3分。 (二)

10.①碾子的古朴让作者回忆起少时乡村岁月里的成长时光;②联想到自己置身于美好闲适的田园生活中。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1.5分。共3分。 11.示例:①憨厚;②勤劳;③自信;④热情。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1分。共4分。

12.(1)示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碾的魅力,表现出人们想看石碾的急切心情。

评分标准:修辞手法答对,得1分;作用答对,得1分。共2分。 (2)示例: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写出了人们对忻州原生态古村落的依依不舍,表达了对石碾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评分标准:表达方式答对,得1分;作用答对,得1分。共2分。 13.①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石碾;②是行文的线索,贯穿全文;③“沧桑岁月”一词为全文奠定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基调。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1分。共3分。

14.本文里的“鸡啼”是实写。渲染忻州原生态古村落“鸡犬相闻”的美好农耕生活,既照应上文《桃花源记》的引用,又引起下文“走出桃花源”的叙述。《安塞腰鼓》中的“鸡啼”预示天明,是新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这里是联想(虚写),目的是以声衬静,用鸡啼反衬热烈的鼓声停止后大地的寂静;使文章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2分。言之有理即可。共4分。 (三)

15.(1)对……说 (2)听说 (3)值得 (4)少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4分。 16.D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17.从前伯成子高宁愿种地,也不羡慕诸侯的荣华;原宪宁愿住在破屋里,也不愿做官住官宅。

评分标准: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大意对,得4分。

18.示例:可以看出司马德操是一个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人。 评分标准:回答正确,得2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参考译文】

南郡庞士元听说司马德操在颍川,特意从两千里之外赶去拜候他。到了那里,正遇上司马德操在采桑叶,庞士元在车里对他说:“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应当带金印佩紫绶,哪有压抑自己长江大河般的才识度量,却去做织妇做的事呢?”司马德操说:“您姑且先下车。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考虑迷路后所带来的困惑。从前伯成子高宁愿种地,也不羡慕诸侯的荣华;原宪宁愿住在破屋里,也不愿做官住官宅。哪有住在华丽的屋子里,出门骑着高头大马,身边几十个侍女环绕,然后才算是与众不同呢?这就是许由、巢父慷慨辞让的原因,也是伯夷、叔齐感叹国家灭亡的原因。即使有吕不韦那样从秦国窃取的爵位,齐景公那样拥有四千匹马的财富,也是不值得珍贵的。”庞士元说:“我出生在边远之地,很少听到什么高深的道理,如果不是亲自敲洪钟、击雷鼓,也就不知道它们的声音响亮!” (四)

19.①水汽弥漫(或“积蓄丰厚”);②波涛汹涌(或“雄浑壮阔”)。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1分。共2分。

20.运用典故表现出诗人想做官却没有途径,希望张丞相能助他一臂之力的心理。

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共2分。 四、作文(50分)

21.略。

评分标准:同2022年陕西中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共50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