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这个姓氏要从殷商时说起,商朝的第二十九代君主帝乙(商纣王的爹,比干的兄长),在继位之时,国家已经开始走向衰败,在位期间,战事频发,他执政期间最大的事件应该就是把都城迁到朝歌(一提到朝歌就不自觉的想起申公豹)
宋氏的始祖叫微子启,微子启就是帝乙的儿子,他同母兄弟一共三人,微子启是长子,老二叫中衍,老三叫受德。按理说微子启应该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但是偏偏时运不佳,他的母亲生下他和二弟中衍时,还是一个妾室的身份,不够尊贵,然而生老三受德之时,已经被扶正,是帝乙的正妻。
如此一来,虽然同父同母所生,但是微子启与中衍名义上就是庶出,而老三受德才是名正言顺的嫡子。原本在确立皇储之时,父母也是偏向于微子启的,但是负责策命诸侯的太史不同意,觉得有嫡子在却立庶子为储君,实在有违礼法,帝乙听取了太史的意见,于是微子启与皇位失之交臂,他那位嫡出的三弟受德反倒成了后来的皇帝,这位受德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昏君——商纣王
酒池肉林、炮烙之刑、宠爱妲几,挖叔叔比干的心,商纣王的昏庸之极大家都是知道的,为了遵循所谓的礼法,这些封建统治者们竟然为国民
们选出了这样一位国君,与他相比,微子启则比较仁德,孔子曾把他与比干、箕子并称为殷末三仁,可见他是一个仁爱贤明的人。他曾多次劝谏商纣王,但是商纣王都不予理睬,如果纣王能听得进去劝告,想必也就不至于臭名昭著留下千古骂名了。
纣王给了微子启一个封地,让他建立了一个诸侯国微国,看着荒淫无道的商纣王,微子启也似乎看到了殷商的末路,后来武王伐纣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推翻了殷商政权,创建了周朝,武王伐纣乃是民之所向,微子启也深知这一点,他便光着上身,把自己的手臂绑在身后,跪着前行,左边有人牵羊,右边有人持茅,来武王的军帐前臣服于他,向他请罪,表明自己向来远离纣王,武王深受感动,于是恢复了他的爵位,并没有迁怒于他。
到了武王的儿子周成王时期,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伙同一些人作乱,被周成王所灭,之后便奉微子启为殷商的正统后人,并把商朝的发源地,旧都商丘分给微子启,作为他的封地,封地里生活的也大多是原来殷商的子民,他们在此建立了宋国。并且周成王让微子启以天子礼乐供奉殷商的祖先。微子启非常仁德,把国家治理的很好,百姓们都很爱戴他。
后来,微子启去世之后,他的二弟中衍即位,成了宋国的国君,继续管理宋国,但是当时间来到战国后期,战事频发,时局动荡,宋国被比他实力强大的楚国所灭,国家灭亡,后世子民便以国为姓,都姓宋了。
以上便是宋姓的起源,由此我们知道,宋姓也算得上是帝王之姓,很有历史深度的一个姓氏,俗语有说“天下无二宋”姓宋的人都是一家人,愿我们身边所有的宋姓人,努力奋斗、仁爱贤德、生活无忧、平安喜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