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应用——
具有特殊防火性能铁路机车车辆电力和控制电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简介
铁路工业一般关心的是旅客和货物的运输。因此,至关重要的是要获得高安全水平,即使是在发生故障(包括火灾)影响车辆运行时。
因此,必须提供对人员具有最小危险的铁路用电缆。火灾会损坏电缆,不管它是外部原 因还是内部电气系统引起的。
EN 50264标准规定的用于动力、控制和相关电路的电缆在火灾时将减小对人的危险且提高铁路安全。本标准适用于铁路机车车辆用采用无卤材料的有护套绝缘、无护套绝缘和护套电缆。在发生影响EN 50264 电缆的火灾时,这些电缆将限制火焰传播,减少有毒气体及烟雾的排放。最后一项性能将大大降低火灾时由于能见度差而造成的损失并有助于减少撤退时间。
本标准的目的是
—使正确使用时安全可靠的电缆标准化;
—提出直接或间接影响安全的特性、性能和结构要求; —规定检验这些要求是否得到满足的试验方法。
22
EN 50624包括额定电压3.6/6kV及以下,导体截面为1.0mm到400mm的电缆,本标准分为5个部分:
第1部分 一般要求;
第2-1部分 单芯交联橡胶绝缘电缆; 第2-2部分 多芯交联橡胶绝缘电缆;
第3-1部分 小尺寸单芯交联橡胶绝缘电缆; 第3-2部分 小尺寸多芯交联橡胶绝缘电缆。
这些电缆的应用限于不多的几种场合。详细信息见使用导则,如EN 50355。 电缆选型和安装(包括额定电流)见EN50355 和EN 50343 。电缆截面积选择(包括减少环境温度和安装类型因素)见EN 50343。
EN 50264中涉及的特殊测试方法见EN 50305。 独立标准EN 50306包括额定电压300V类似用途的电缆。电缆具有薄壁绝缘和护套,从
2
而具有较小的电缆外径,且导体最大规格为2.5mm。独立标准EN 50382包括额定电压3.6 /
22
6kV及以下,导体截面积为1.5 mm到400 mm的高温电缆。 1 范围
EN 50264-1规定EN 50264-2-1、EN 50264-2-2 、EN 50264-3-1 EN 50264-3-2有关电缆的一般要求,包括绝缘、护套材料和其它电缆元件的详细要求。EN 50264-1特别规定了防火安全要求。
根据多年的运行经验,规定本电缆应可承受偶发事件所引起的热应力引起的老化相当于电缆在90℃温度下连续运行时的老化程度
本电缆最高短路温度为200℃,持续5s。 EN 50264第1部分应与其它部分一起使用 2 引用标准
以下引用的文件对于实施本文件是必不可少的。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最新版不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包括任何修订)适用于本标准。
EN 10002-1 金属材料—拉伸测试—室温条件下试验方法
EN 50264-2-1 铁路应用—具有特殊防火性能铁路机车车辆动力和控制电缆 第
2-1部分: 单芯交联橡胶绝缘电缆
EN 50264-2-2 铁路应用—具有特殊防火性能铁路机车车辆动力和控制电缆 第
2-2部分:多芯交联橡胶绝缘电缆
EN 50264-3-1 铁路应用—具有特殊防火性能铁路机车车辆动力和控制电缆 第
3-1部分:小尺寸单芯交联橡胶绝缘电缆
EN 50264-3-2 铁路应用—具有特殊防火性能铁路机车车辆动力和控制电缆 第
3-2部分:小尺寸多芯交联橡胶绝缘缆电缆
EN 50266-2-4 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通用试验方法—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或电缆
的垂直火焰蔓延试验 第2-4部分:试验步骤—C类
EN 50266-2-5 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通用试验方法—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或电缆
的垂直火焰蔓延试验 第2-5部分:试验步骤—小电缆—D类
EN 50267-2-1 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通用试验方法—电缆材料燃烧时释放出气体
的试验 第2-1部分:试验步骤—测定气体的卤酸量
EN 50267-2-2 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通用试验方法—电缆材料燃烧时释放出气体
的试验 第2-2部分:试验步骤—测定气体的卤酸度—用测量PH值和电导率来测定气体的酸度
EN 50305:2002 铁路应用-具有特殊防火性能铁路机车车辆电缆-测试方法 EN 60228 电缆的导体(IEC 60228) EN 60332-1-2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试验方法 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
线电缆垂直火焰蔓延试验 —1kW预混合火焰(IEC 660332-1-2)
EN 60684-2 绝缘套管柔软性 第2部分:试验方法(IEC 60684-2 )
EN 60811-1-1:1995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的—通用试验方法 第1-1部分:一
般应用—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IEC 60811-1-1:1993 )
EN 60811-1-2:1995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的—通用试验方法 第1-2部分:一般应用
—热老化试验(IEC60811-1-2:1985 + A1 :1989 +corr.May 1986)
EN 60811-1-3:1995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的—通用试验方法 第1-3部分:一
般应用—密度测定方法—吸水试验—回缩试验(IEC 60811-1-3:1993 )
EN 60811-1-4:1995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的—通用试验方法 第1-4部分:一
般应用—低温试验(IEC 60811-1-4:1985 + A1 1993+corr.May 1986 )
EN 60811-2-1:199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的—通用试验方法 第2-1部分:一
般应用—橡胶化合物测试方法—耐臭氧试验、热延伸试验和浸矿物油试验(IEC 60811-2-1:1998)
EN 61034-2 电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 第2部分:试验步骤和要
求(IEC 61034-2)
3 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EN 50264所有部分。
本标准绝缘及护套化合物的类型及其组合在下面列出。 3.1 交联乙丙橡胶
基料为乙丙橡胶或类似材料(EPM或EPDM)的化合物,经硫化后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3.2交联乙烯共聚物
基料的特性组份为EVA或其他乙烯共聚物,经硫化后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3.3化合物类型
类型的名称取决于化合物的一种或几种特性,与其组份并无直接联系,参看6.2.1和6.6.1。
3.4无卤材料
可燃材料,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3.5变化率
老化后的中间值和老化前的中间值之差与老化前中间值的百分比。 3.6型式试验(符号T )
型式试验是指按一般商业原则,对本标准规定的一种型号的电缆在供货前进行的试验。以证明电缆具有良好的性能,能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型式试验的本质是一旦进行这些试验后,不必重复试验,除非改变电缆材料、设计或者生产方式影响电缆性能时,才需重做试验。 3.7 抽样试验(符号S )
抽样试验是指在成品电缆试样上或取自成品电缆元件上进行的试验以证明产品满足设计规范。
3.8例行试验(符号R)
例行试验是指对全部电缆成品进行的试验,以证明其完整性。 4. 额定电压
电缆的额定电压是指电缆的设计和电性能试验用的基准电压。 额定电压用U0/U(Um)表示,单位为V。
U0 为任一绝缘导体和地(电缆的金属护层和周围介质)之间的电压有效值,例如
U0 = 600V。
U 为多芯电缆或单芯电缆系统任何两相导体之间电压的有效值,例如U=1000V。 Um 为设备可使用的“最高系统电压”的有效值,例如Um = 1200V。 当用于交流系统时,电缆的额定电压应至少等于使用电缆系统的标称电压。 当用于直流系统时,电缆对地的最大电压(V0)不应大于电缆额定电压的1.5倍,其中: V0为任一绝缘导体和地(电缆的金属护层和周围介质)之间直流电压值,例如V0 =
900V。
EN 50264各部分规定的额定电压见表1.
注:铁路行业中普遍用U0值来确定电缆和系统的额定电压,而不是用通常的U。
表1 额定电压
额定电压 (V) U0 300 600 1800 3600 a仅指多芯电缆 详细信息见使用导则EN 50355。 5. 标志
5.1 产地标识
电缆应有产地标识,它由制造商名称或商标或注册识别号的连续的标志序列组成,标志可由如下之一的方法设置:
1) 在电缆内加标志带;
2) 在护套电缆外表面印刷、凸印或凹印标志; 3) 在单芯电缆外表面印刷标志; 4) 在至少一根线芯表面印刷标志。 5.2 规定代码
规定代码具体指一特定的产品。 5.3 标志的连续性
一个完整标志的末端与下一标志的始端之间的距离不超过如下值: a) 550mm, 如果标志标在电缆外表面;
b) 275mm,如果标志标在护套电缆的绝缘上或印刷带子上。
注 1: 规定的标志为本部分包括的或第2部分、第3部分和第4部分的产品要求涉及的任何强制性标志。
aU 500 1000 3000 6000 aUm a600 1200 3600 7200 V0 450 900 2700 5400 a2:图1给出了电缆外表面标志的例子。
图 1 标志示例
通过观察测量进行检验。 5.4 耐磨性
印刷标志应耐磨擦,按 EN 50305中10.1进行检验。 5.5 可读性
所有的标志应可读。印刷标志颜色与底色应对照鲜明。 5.6 名称“CENELEC”的使用
不得在电缆内部或表面标上名称“CENELEC”,无论是全称还是缩写。 6. 电缆结构的一般要求 6.1 导体 6.1.1 材料
采用退火镀锡铜线
注:按照EN 10002-1相应规定进行检验,导体中单线最小平均伸率为15%,单线最小伸率为10%。
6.1.2 结构
导体应符合EN 60228 相应规定。
注:不同类型电缆导体类别选择见EN 50264-2-1、EN 50264-2-2、EN 50264-3-1和EN 50264-3-2.
6.1.3 结构检查
6.1.1和6.1.2相关要求应通过检验和测量进行检查。
6.1.4 电阻
电缆导体在20℃的电阻应符合EN 60228的规定。 根据EN 50305中6.1进行检验。
6.1.5 隔离带
如果采用隔离带,隔离带应置于导体和绝缘层之间,且易于剥离。
6.1.6 导体屏蔽
EN50264-2-1和EN50264-3-1规定导体屏蔽由半导体带或一层挤出半导体化合物组成,或者二者的结合。
6.2 绝缘 6.2.1 材料
绝缘应采用本标准 3.1定义的材料或二者混合物制成且应满足表2a或表2b的要求,具体规定如下:
在表2a中第2-1部分和第2-1部分电缆: EI 101 耐低温,耐油 EI 102 耐超低温,耐油
EI 103 耐低温,特别耐油、耐燃料油 EI 104 耐超低温,特别耐油、耐燃料油 EI 105 耐超低温,不耐油
在表2b中第3-1部分和第3-1部分电缆: EI 106 耐低温,耐油 EI 107 耐超低温,耐油
EI 108 耐低温,特别耐油、耐燃料油 EI 109 耐超低温,特别耐油、耐燃料油 EI 110 耐超低温,不耐油
6.2.2
注:EI 105和EI 110不耐矿物油或不耐酸碱。 多层绝缘
EI 105和EI 110 可作为多层绝缘电缆的内层绝缘。EI 101到EI 104和EI106到
EI109可作为外层绝缘。多层绝缘电缆机械性能试验制片和相关试验见附录C.
6.2.3 挤塑
绝缘应挤包在导体上,可由一层或数层紧密附着的绝缘层组成。绝缘应形成一种密实、均匀的实体,且应紧贴导体或隔离带。剥除一部分绝缘时不得损坏其他部分绝缘或镀锡铜导体。
绝缘应光滑、均匀包覆且基本上呈圆形。 通过观察和手试进行检验。 6.2.4 厚度
绝缘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EN50264-2-1、EN50264-2-2、EN50264-3-1和EN50264-3-2中的每种型号和规格电缆的规定值。
任何一点的绝缘厚度可以小于规定值,但最薄点厚度与规定值之差不超过0.1mm+规定值的10%。
按附录D的试验程序进行检验。 6.3 填充物、包带和内填充物 6.3.1 一般要求
可在单根线芯的绝缘外绕包带子作为隔离层或在所有线芯组合外绕包带子作为扎带。 内层填充物应用于绑扎线芯间或应用于屏蔽电缆线芯中使电缆基本上成圆形。 应用要求见6.3.2和6.3.3。 6.3.2 材料
填充、包带和内层填充物(若有)应由无卤材料制成,这些材料应不会与其他电缆成分发生有害反应、能适应工作温度且与同它接触的电缆元件相容。
按产品规范规定的试验进行检验
所有非金属元件应满足第9节和表3要求。 6.3.3 应用
规定填充的话。应施加填充以形成紧密和基本上圆形的电缆截面。填充(若有)应能从电缆上抽出而不会损坏线芯的绝缘
通过观察和手试进行检验。 6.4 金属屏蔽编织
编织线采用退火镀锡铜线。任何超过 10cm 长的编织层,其锭子不能超过一个接头。编织层应当比较平滑,不允许滑入或留下任何永久性痕迹。。 填充系数 Kr 应符合如下公式
捻角(编织线与电缆芯中心线的角度)应在 15°到 30°之间。
其中:
Ø ——编织缆心直径+2d D ——编织线的标称直径 m ——编织锭子数 n ——并丝股数 L ——编织节距 编织密度应符合如下公式
6.5 护套 6.5.1 材料
护套材料为交联乙烯共聚物。应满足表4和EN50264-2-1、EN50264-2-2、EN50264-3-1和EN50264-3-2中每种电缆型号规范的要求。
可用护套材料为:
EM 101 耐低温,耐油 EM 102 耐超低温,耐油
EM 103 低温,特别耐油、耐燃料油 EM 104 耐超低温,特别耐油、耐燃料油 6.5.2 挤包
绝护套应挤包,可由一层或数层紧密附着的层组成。。护套应形成一种密实、均匀的实体,且应紧贴线芯、金属编织层或隔离带。护套应光滑和均匀,不能有气泡、包块和其它缺陷,不得与线芯或金属编织层粘接。 6.5.3 厚度
护套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EN50264-2-1、EN50264-2-2、EN50264-3-1和EN50264-3-2中的每种型号和规格电缆的规定值。
任何一点的厚度可以小于规定值,但最薄点厚度与规定值之差不超过0.1mm+规定值的15%。
按附录D的试验进行检验. 6.6 外径
电缆的外径应符合产品规范中为每种型号和规格的电缆列出的表. 外径应位于电缆规定的极限值之内。 按附录D的试验进行检验. 7. 电气性能
成品电缆的电气性能见EN 50264相关部分。 8. 火灾反应(电缆)
8.1 火焰蔓延—单根垂直电缆
成品电缆应按EN 60332-1-2进行试验,且应满足本标准附录 A推荐的性能要求 8.2 火焰蔓延-成束电缆 8.2.1直径12mm及以上的电缆
成品电缆应按EN 50266-2-4进行试验,且应满足该标准附录 B推荐的性能要求。 8.2.2直径6mm以上和12mm以下的电缆
成品电缆应按EN 50266-2-5进行试验. 试验结束时, 试样上测量的碳化段的最大长度不得超过距喷灯底缘2.5m的高度,无论是梯架前方还是后方。 8.2.3直径6mm以上和12mm以下的电缆
成品电缆应按EN 50305中9.1.2进行试验。试验结束时,试样上测量的碳化段的最大长度不得超过距喷灯底缘1.5m的高度, 无论是梯架前方还是后方。 8.3 烟雾释放
成品电缆应按EN 61034-2进行试验。 透光百分率不得小于70%。 9. 火灾反应(电缆元件) 9.1 卤素评估
绝缘、护套和可能有的填充和带子的试样应按附录A进行试验。
最大HCl释放量。最小pH 值、最大电导率和最高氟含量应满足适用的附录A 的要求。 9.1 毒性
所有电缆材料应按EN 50305 中9.2进行试验。毒性指数不应超过3.
如果非挤出元件的毒性指数大于3,而这些元件(填充、包带和扎带)的重量不超过电缆可燃材料重量的5%,那么整条电缆不应超过3倍加权毒性(ITC´)。
加权毒性指数定义如下:
其中:
ITCi——挤出材料或非挤出非金属材料的毒性指数; Wi ——每米电缆挤出材料或非挤出非金属材料的重量; i ——所有挤出材料或非挤出非金属材料 ITC´——每米电缆的加权毒性
表2a 第2-1部分和第2-2部分无卤绝缘混合物测试要求
2 3 4 5 6 7 9 检验 项目 操作温度 机械性能 交货状态性能 1 序 号 1 1.1 10 a单 位 ℃ 混合物类型 测试方法 EI101 EI 102 EI 103 EI 104 EI10标准EN 条款 101 90 5 105 90 90 90 90 60811-1-1 9.1 1.1.1 抗张强度: -最小中间值 MPa 8.0 8.0 8.0 8.0 5.0 1.1.2 断裂伸长率 -最小中间值 % 125 125 125 125 125 1.2 空气箱老化后性能 60811-1-2 1.2.1 老化条件: -温度 ℃ 120±2 120±2 120±2 120±2 120±2 -老化时间 h 240 240 240 240 240 1.2.2 抗张强度变化率 -最大值 % ±30 ±30 ±30 ±30 ±30 1.2.3 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最大值 % ±30 ±30 ±30 ±30 ±30 2 热延伸试验 2.1 试验条件: 60811-2-1 -试验温度 ℃ 200±3 200±3 200±3 200±3 200±3 -负荷时间 h 15 15 15 15 15 -机械应力 N/cm2 20 20 20 20 20 2.2 试验要求: -负荷下最大伸长 率 % 100 100 100 100 100 -去负荷后最大伸 长率 % 25 25 25 25 25 3 耐臭氧 50305 3.1 方法A % (250-30(250-30(250-30(250-30(250- 0)x10-4 0)x10-4 0)x10-4 0)x10-4 300)x10-4 方法B(交替) % (200±(200±(200±(200±(200 50)x10-6 50)x10-6 50)x10-6 50)x10-6 ±300)x10-6 3.2 试验温度 方法A ℃ 25±2 25±2 25±2 25±2 25±2 方法B ℃ 40±2 40±2 40±2 40±2 40±2 3.3 试验时间 方法A h 24 24 24 24 24 方法B h 72 72 72 72 72 3.4 试验结果 无裂纹 无裂纹 无裂纹 无裂纹 无裂纹 4 耐矿物油 N.A. 6811-2-1 4.1 试验条件: -矿物类型IRM902 -试验温度 ℃ 100±2 100±2 100±2 100±2 100±2 -试验时间 h 24 24 72 72 4.2 抗张强度变化率 -最大 % ±30 ±30 ±30 ±30 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最大 % ±40 ±40 ±40 ±40 8.1,3.2 9 7.4.2 10 5 5.1 5.2 5.3 6 6.1 6.2 7 7.1 7.2 8 8.1 8.2 8.3 9 10 10.1 10.2 10.3 抗燃油性 试验条件: -试验温度 -试验时间 抗张强度变化率 -最大值 -最大值 低温弯曲试验 试验温度 试验结果 低温拉伸试验 试验温度 最小伸率 卤素测定 最小pH值 最大导电率 气体卤酸度 HCI、HBr最大值 HF最大值 抗酸碱性 试验条件; -酸性种类: N-草酸溶液 -碱性种类 N-氢氧化钠溶液 -试验时间 抗张强度变化率 -最大值 断裂伸长率 -最小值 dCb ℃ h % % ℃ ℃ % Us/mm % % ℃ h % % N.A. -25±2 无裂纹 -25±2 30 4.3 10.0 0.5 0.1 3 23±2 168 30 100 N.A. -25±2 无裂纹 -25±2 30 4.3 10.0 0.5 0.1 3 23±2 168 30 100 70±2 168 ±30 ±40 -25±2 无裂纹 -25±2 30 4.3 10.0 0.5 0.1 3 23±2 168 30 100 70±2 168 ±30 ±40 -25±2 无裂纹 -25±2 30 4.3 10.0 0.5 0.1 3 23±2 168 30 100 N.A. -25±2 无裂纹 -25±2 30 4.3 10.0 0.5 0.1 3 N.A. 60811-2-1 60811-1-4 60811-1-4 50267-2-2 50267-2-2 50267-2-1 60684-2 50305 60811-1-1 10 8.1 8.3 9.2 10 -燃油类型:IRM903 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毒性指数(最大) a 多层绝缘参照附录C b 此试验仅适用于外径小于等于12.5mm的电缆 c 此试验仅试验于外径大于12.5mm的电缆 d 如果B3.3.试验结果为负值不在进行本试验
1 序 号 1 1.1
表2b 第3-1部分和第3-2部分无卤绝缘混合物测试要求
2 3 4 5 6 7 9 检验 项目 操作温度 机械性能 交货状态性能 10 a单 位 ℃ 混合物类型 测试方法 EI106 EI 107 EI 108 EI 109 EI11标准EN 条款 101 90 0 105 90 90 90 90 60811-1-1 9.1 1.1.1 抗张强度: -最小中间值 MPa 10.0 10.0 10.0 10.0 10.0 1.1.2 断裂伸长率 -最小中间值 % 150 150 150 150 150 1.2 空气箱老化后性能 60811-1-2 1.2.1 老化条件: -温度 ℃ 135±2 135±2 135±2 135±2 135±2 -老化时间 h 168 168 168 168 168 1.2.2 抗张强度变化率 -最大值 % ±30 ±30 ±30 ±30 ±30 1.2.3 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最大值 % ±30 ±30 ±30 ±30 ±30 2 热延伸试验 2.1 试验条件: 60811-2-1 -试验温度 ℃ 200±3 200±3 200±3 200±3 200±3 -负荷时间 h 15 15 15 15 15 -机械应力 N/cm2 20 20 20 20 20 2.2 试验要求: -负荷下最大伸长 率 % 100 100 100 100 100 -去负荷后最大伸 长率 % 25 25 25 25 25 3 耐臭氧 50305 3.1 方法A % (250-30(250-30(250-30(250-30(250- 0)x10-4 0)x10-4 0)x10-4 0)x10-4 300)x10-4 方法B(交替) % (200±(200±(200±(200±(200 50)x10-6 50)x10-6 50)x10-6 50)x10-6 ±50)x10-6 3.2 试验温度 方法A ℃ 25±2 25±2 25±2 25±2 25±2 方法B ℃ 40±2 40±2 40±2 40±2 40±2 3.3 试验时间 方法A h 24 24 24 24 24 方法B h 72 72 72 72 72 3.4 试验结果 无裂纹 无裂纹 无裂纹 无裂纹 无裂纹 4 耐矿物油 N.A. 60811-2-1 4.1 试验条件: -矿物类型IRM902 -试验温度 ℃ 100±2 100±2 100±2 100±2 100±2 -试验时间 h 24 24 72 72 4.2 抗张强度变化率 -最大 % ±30 ±30 ±30 ±30 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最大 % ±40 ±40 ±40 ±40 5 抗燃油性 N.A. N.A. N.A. 60811-2-1 5.1 试验条件: 8.1,3.2 9 7.4.2 10 10 5.2 5.3 6 6.1 6.2 7 7.1 7.2 8 8.1 8.2 8.3 9 10 10.1 10.2 10.3 -燃油类型:IRM903 -试验温度 -试验时间 抗张强度变化率 -最大值 -最大值 低温弯曲试验 试验温度 试验结果 低温拉伸试验 试验温度 最小伸率 卤素测定 最小pH值 最大导电率 气体卤酸度 HCI、HBr最大值 HF最大值 抗酸碱性 试验条件; -酸基: N-草酸溶液 -碱基: N-氢氧化钠溶液 -浸渍时间 抗张强度变化率 -最大值 断裂伸长率 -最小值 dCb -25±2 无裂纹 -25±2 30 4.3 10.0 0.5 0.1 3 23±2 168 30 100 -25±2 无裂纹 -25±2 30 4.3 10.0 0.5 0.1 3 23±2 168 30 100 70±2 168 ±30 ±40 -25±2 无裂纹 -25±2 30 4.3 10.0 0.5 0.1 3 23±2 168 30 100 70±2 168 ±30 ±40 -25±2 无裂纹 -25±2 30 4.3 10.0 0.5 0.1 3 23±2 168 30 100 -25±2 无裂纹 -25±2 30 4.3 10.0 0.5 0.1 3 N.A. 60811-1-4 60811-1-4 50267-2-2 50267-2-2 50267-2-1 60684-2 50305 60811-1-1 8.1 8.3 9.2 10 ℃ h % % ℃ ℃ % Us/mm % % ℃ h % % 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毒性指数(最大值) a 多层绝缘参照附录C b 此试验仅适用于外径小于等于12.5mm的电缆 c 此试验仅试验于外径大于12.5mm的电缆 d 如果B3.3.试验结果为负值不在进行本试验
表3 填充物、包带、扎带测试要求 1 序号 1 1.`1 1.2 1.3 2
a2 试验 卤素测定 最小pH值 最大导电率 气体卤酸度 HCI、HBr最大值 HF最大值 毒性指数(最大值) b3 单位 Us/mm 4 要求 4.3 10.0 0.5 0.1 3 5 6 试验方法 标准EN 条款 50267-2-2 50267-2-2 50267-2-1 60684-2 50305 9.2 % % 1 序 号 1 1.1 1.1.1 1.1.2 1.2 1.2.1 1.2.2 1.2.3 2 2.1 2.2 3 3.1 3.2 4 4.1 2 检验 项目 机械性能 交货状态性能 抗张强度: -最小中间值 断裂伸长率 -最小中间值 老化条件: -温度 -老化时间 抗张强度变化率 -最大值 -最大值 热延伸试验 试验条件: -试验温度 -负荷时间 -机械应力 试验要求: -负荷下最大伸长率 -去负荷后最大伸长率 吸水性 处理条件: -水温 -浸水时间 试验要求: -重量增加,最大 耐臭氧 方法A 表4 无卤护套混合物测试要求
3 4 5 6 单 位 EI101 101 27 EI 104 10.0 125 120±2 240 ±30 ±30 200±3 15 20 100 25 70±2 168 15 (250-300)x10-4 8 9 混合物类型 EI 102 EI 103 10.0 125 120±2 240 ±30 ±30 200±3 15 20 100 25 70±2 168 15 (250-300)x10-4 测试方法 标准EN 条款 60811-1-1 60811-1-2 60811-2-1 60811-1-3 9.1 8.1 9 9.2 10.0 125 120±2 240 ±30 ±30 200±3 15 20 100 25 70±2 168 15 (250-300)x10-4 N/mm % ℃ h % % ℃ h N/cm % % ℃ h Mg/cm % 2210.0 125 120±2 240 ±30 ±30 200±3 15 20 100 25 70±2 168 15 (250-300)x10-4 空气箱老化后性能 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重力计试验法) 50305 7.4.2 4.2 4.3 4.4 5 5.1 5.2 6 6.1 6.2 6.3 7 7.1 7.2 8 8.1 8.2 9 9.1 9.2 9.3 10 11 11.1 11.2 11.3 方法B(交替) 试验温度 方法A 方法B 试验时间 方法A 方法B 试验结果 耐矿物油 处理条件: -矿物类型IRM902 -试验温度 -试验时间 抗张强度变化率 -最大 -最大 耐燃油 试验条件: -试验温度 -试验时间 抗张强度变化率 -最大值 -最大值 低温弯曲试验 试验温度 试验结果 低温拉伸试验 试验温度 卤素测定 最小pH值 最大导电率 气体卤酸度 HCI、HBr最大值 HF最大值 抗酸碱性 试验条件; -酸基: N-草酸溶液 -碱基: N-氢氧化钠溶液 -浸渍时间 抗张强度变化率 -最大值 断裂伸长率 -最小值 cba% ℃ ℃ h h ℃ h % % ℃ h % % ℃ ℃ Us/mm % % ℃ h % % (200±50)x10 25±2 40±2 24 72 无裂纹 100±2 24 ±30 ±40 N.A. -25±2 无裂纹 -25±2 30 4.3 10.0 0.5 0.1 3 23±2 168 30 100 -6(200±50)x10 25±2 40±2 24 72 无裂纹 100±2 24 ±30 ±40 N.A. -25±2 无裂纹 -40±2 30 4.3 10.0 0.5 0.1 3 23±2 168 30 100 -6(200±50)x10 25±2 40±2 24 72 无裂纹 100±2 72 ±30 ±40 70±2 168 ±30 ±40 -25±2 无裂纹 -25±2 30 4.3 10.0 0.5 0.1 3 23±2 168 30 100 -6(200±50)x10 25±2 40±2 24 72 无裂纹 100±2 72 ±30 ±40 70±2 168 ±30 ±40 -25±2 无裂纹 -40±2 30 4.3 10.0 0.5 0.1 3 23±2 168 30 100 -6 60811-2-1 60811-2-1 60811-1-4 60811-1-4 50267-2-2 50267-2-2 50267-2-1 60684-2 50305 60811-1-1 10 10 8.1 8.3 9.2 10 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燃油类型:IRM903 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断裂伸长率最小值 % 毒性指数(最大值) a 此试验仅适用于外径小于等于12.5mm的电缆 b 此试验仅试验于外径大于12.5mm的电缆 c 如果B3.3.试验结果为负值不在进行本试验
附录 A (标准) 无 卤 要 求
A.1 挤出材料要求
绝缘和护套材料应满足以下要求。 a) 试验类型
表A.1列出了材料测试项目。
表A.1 试验类型 1 2 3a 试验方法 EN 50276-2-2 EN 50276-2-1 EN 50264-1 附录B 试验项目 pH值 导电率 氯和溴含量(用HCI表示) 卤素:氟 试验要求 ≥4.3 ≤10uS/mm ≤0.5% 如果试验结果为负值停止试验;无无进一步测试需要则可接收。 如果试验结果为正值,根据3b进行试验 ≤0.1% 3b EN 60684-2 氟含量 b) 抽样试验 材料应按表A.2步骤进行试验。 步骤0 试验方法 EN 50264-1 附录B 试验项目 卤素:氟, 氯和溴 结果 结论 如果试验结果为负值停止试验;无无进一步测试需要则可接收。 如果试验结果为正值执行步骤1 拒绝接收 评估导电率 无进一步测试需要则可接收 步骤1 EN 50276-2-2 pH 导电率 导电率 导电率(S) <4.3 ≥4.3 ≤2.5uS/mm 步骤2 EN 50276-2-1 >10uS/mm 拒绝接收 2.5uS/mm<S≤10uS/mm 根据EN50267-2-1进行试验 氯和溴含量(用HCI表示) >0.5% 拒绝接收 ≤0.5% 根据EN60684-2进行试验 拒绝接收 接收 步骤3 EN 60684-2 氟含量 >0.1% ≤0.1% A.2 非挤出材料要求
材料类型和抽样试验 材料应满足以下要求:
如果非挤出材料(包括隔离包带和填充物)重量小于等于电缆可燃物总重量的5%,则每一材料元件都应按表A.1试验项1进行试验。每一元件应分别满足pH≥4.3、导电率≤10uS/mm。
同一层相同材料的包带应视为一个元件,同样相同材料的填充为视为一个元件。
如果隔离包带和填充物的重量大于电缆可燃物总重量的5%,则每一元件应按挤出材料进行试验,并满足表A.1要求。
表A.1试验项3a应从所有包带中进行抽样。如果试验结果为正值,那么每一元件应重复进行试验
附录 B (标准)
元件试验-卤素测定
注意:
由于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应在柜中进行操作,并且使用安全屏。
B.1 设备
本生灯
小型/中型苏打玻璃试管(约50mmx10mm) 试管架
蒸发器、研钵 丝线 漏斗 滤纸 B.2 材料
未知样件 金属钠 5%稀硝酸 5%硝酸银水 10%稀氨水
新配制锆茜素红S试剂 冰醋酸
酸/ pH试纸 B.3 试验步骤 B.3.1 钠溶解 B.3.2氯和溴 B.3.3氟
附录C (标准)
物理试验试件的准备
如果为多层绝缘系统,那么应按如下方法准备机械试验及相关试验的试件:
a) 如果绝缘系统总直径小于或等于与 8mm,那么应按照 EN60811-1-1中9.13b的规定制作管状样件。以管状形式进行试验时,复合绝缘层应满足绝缘系统的相关要求。
b)如果绝缘系统总直径大于 8mm,那么应按照 EN60811-1-1中9.1.3a的规定制作哑铃状样件。需要满足的要求如下:
1) 通过抛光或分层将内层移出后,外层应满足绝缘系统的相关要求。
2) 如果抛光或分层后,内层的厚度大于0.8mm,那么应满足 EI105规定的要求。 3) 如果抛光或者分层后内层小于或等于0.8mm,那么应实施EN60811-2-1规定的热固试验,从而确保该层有足够的交叉耦合。 注:本试验样件选择指南见相关电缆标准。
附录D (标准) 厚度和外径
样品的选择及计算结果
D.1 绝缘厚度 D.1.1 程序
按照 EN60811-1-1 中 8.1 的规定测量绝缘厚度。应从电缆中抽取三个样品, 每个样品需要同其他样品分开,距离至少为1m。 检查每根电缆的芯线是否符合要求。
如果抽出导体比较困难,那么应在张力机上拉伸,或者通过拉伸或其他方式将电 缆芯线的各段松开,但需要确保不损坏绝缘层。 D.1.2 结果评估
从每根芯线的三段绝缘层获取 18个数值(单位:毫米)的平均值应精确计算到两 个小数位,并按如下方式进行四舍五入取值,得到的结果即为绝缘厚度的平均值。
如果计算结果的第二位小数值大于等于5,那么第一位小数值加一。例如:1.74取整为1.7,1.75取整为1.8.
获得的数值中的最小值应作为绝缘层任何段的最小厚度 D.2 护套层的厚度测量 D.2.1 程序
应按照 EN60881-1-1中 8.2的规定测量护套层的厚度。
应从三处中每处抽取一个电缆样品,其间的距离至少为 1m D.2.2 结果评估
从护套层的三段获取 18个数值(单位:毫米)的平均值应精确计算到两个小数位, 并按如下方式进行四舍五入取值,得到的结果即为护套层厚度的平均值。 四舍五入方法如下:
a) 如果保留了最后一位数字,四舍五入的数字为 0,1,2,3 或 4,那么最后一位
保留数值不变(下舍出)。
b)如果保留了最后一位数字,四舍五入的数字为 9,8,7,6 或 5,那么最后一位 留数值加上一(上舍入)。
获得的数值中的最小值应作为护套层任何段的最小厚度。 D.3 测量总直径
应使用三个样品,样品的提取应按照 D.1或 D.2的规定进行
对于任何圆型电缆,请按照 EN60811-1-1的规定测量其总直径。 获得数值得平均值为平均总直径。
附录E (参考)
电缆认证送样选择指南
电缆认证送样选择如下:
EN 50264-2-1和EN 50264-3-1 单芯无护套软电缆 表1 0.6/1kV 三根电缆: 2一根外径≤6mm 2一根外径≥95mm 一根在上述范围之间 单芯无护套软电缆 表2 1.8/3kV 同上 单芯带护套软电缆 表3 1.8/3kV 同上 单芯带护套软电缆 表4 1.8/3kV 同上 50264-2-2和EN 50264-3-2 多芯软电缆 表1&2 300/500V 2-7芯电缆根 带屏蔽或无屏蔽 9-24芯电缆一根 2多芯软电缆 表4-9 0.6/1kV 外径<6mm电缆一根 带屏蔽或无屏蔽 外径>6mm电缆一根 注:顾客与制造商通过协商可以简化认证次序。还可以协议减少型试试验样品选择的数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