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
08检本 林书彪
摘要:人的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其中甲型病毒最为常见 ,也是流感大流行的罪魁祸首。甲型 H1N1流感潜伏期一般 1至 7天 ,较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人患甲型 H1N1流感最初会出现类似普通流感的症状。甲型病毒的两种表面抗原: H(血凝素 )和 N (神经氨酸酶 ) ,用于区分不同的病毒血清型。对于该毒的检测,中国农业部5月3日发布消息称,农业部组织专家开展联合攻关,已成功研制出猪感染甲型H1N1病毒RT2PCR检测试剂盒,可在5h内完成猪感染甲型H1N1病毒快速检测。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和蔓延方向尚不明朗,疫情还在扩散,目前还不能排除这种流感病毒大规模蔓延的可能。甲型H1N1流感重在预防,现已有专门的疫苗,甲型HINI流感疫苗的两种类型目前使用的甲型HINI流感有肌肉注射疫苗与鼻腔喷雾疫苗两种。此外,还有药物预防与治疗。
关键词: 甲型流感(H1N1);症状;检测;疫苗;药物
1.甲型流感病毒的感染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潜伏期一般为 1~7 d ,多为 1~4 d。人感染甲型 H1N1 流感后的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2],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e,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4]。早期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鉴别诊断困难。流感能加重潜在的疾病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 ,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病死率较高。有报道 ,人感染 H1N1 流感后的症状与感冒类似。美国 2009 年疫情中发现病例的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热、咳嗽、肌肉痛和疲倦,其中一些患者还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墨西哥发现病例还出现眼结膜潮红、头痛和流涕等症状。符合下列情况即为确诊病例[2]: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同时有一种或几种实
验室检测结果如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real2time RT2PCR和RT2PCR);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2.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病原学特征
2.1病毒的分子学特征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最先研究证实,此次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变异病毒,是人流感病毒、北美洲禽流感病毒以及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猪流感病毒的混合体,这种病毒能在人际间传播[1]。其为正黏液病毒科,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呈球形,直径80~120 nm,有囊膜。根据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P)不同,流感病毒分3型:甲(A),乙(B),丙(C)型。表面有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两种蛋白,甲型流感病毒H有16个亚型, N有9个亚型,据以划分甲型流感病毒亚型。流感病毒不断发生抗原漂移与病毒转换,由此发生抗原性、传播性、致病性的变化,并引起新型流感病毒产生的可能性[3]。从抗原上看,它与北美猪流感(H1N1)更接近,而与人类季节性流感(H1N1)相距较远。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组约为13. 6 kb,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有6个基因节段与三重重配猪甲型H1N1病毒相似,分别是聚合酶(PB2、PB1、PA)、HA、核蛋白(NP)和非结构蛋白(NS)基因,其余2个基因节段(NA和M蛋白)不同于三重重配猪甲型H1N1病毒,但因二者与1979年在欧洲猪中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相似,因而又被称为欧亚大陆株系,而HA、NP和NS均为经典北美株系。在上述8个基因节段中,HA、NP、NS、NA和M是猪源株系,PB2和PA是禽源北美株系,而PB1是唯一的人源株系(季节性流感病毒H3N2)[1],此病毒是一种新型人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存在于人、鸭、鸡、猪、鲸鱼、马、海豹体内。
2.2 流感病毒存活相关条件
此病毒在无孔硬物表面可存活24 ~28 h,在塑料和不锈钢表面存活时间大于24h,在24 h内人手接触病毒污染表面可被传染。在布、纸和餐巾纸上可存活8 ~12 h, 15 m in内人手接触污染
布和纸可被传染。即使病毒量大时病毒在手上存活时间也少于5 m in,但此期间可能导致间接接触传播。流感病毒生存适宜温度和湿度适宜湿度为35% ~40%,适宜温度为28Cb。此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类有机物敏感;对热敏感,56e条件下30 m in可灭活;对紫外线敏感,但用紫外线灭活病毒能引起病毒的多重复活[3]。
3.甲型H1N1病毒检测
如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疾病预防控制所已成功装配成第一代人甲型H1N1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整个研发过程仅仅用了60多个小时。快速检测方法是基于对核酸进行研究分析的一种方法,其特点就是比较快,也比较灵敏。在一定条件的支持下,最快4个小时就可以得到检测结果。中国农业部5月3日发布消息称,农业部组织专家开展联合攻关,已成功研制出猪感染甲型H1N1病毒RT2PCR检测试剂盒,可在5h内完成猪感染甲型H1N1病毒快速检测。法国巴斯德研究所5月2日宣布,该机构已开发出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快速检测法,该方法是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通过DNA(脱氧核糖核酸)片段的复制放大,可以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仅用半天就可得出结果。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4月30日宣布,该研究所开发出一种试剂,能在短时间内检测出被检查者是否感染了A(H1N1)型流感病毒。这种试剂基于美国公布的A(H1N1)型流感病毒基因数据研制而成。使用时从被检查者的喉咙采集少量黏液,让黏液与试剂发生反应。大约6h后,就能检测出被检查者喉咙黏液里是否含有病毒[4]。新加坡VEREDUS生命科学公司成功开发出一种可在2h内鉴别A(H1N1)型流感病毒的便携式测试装置,与现有测试装置不同的是,这种新的测试装置只需经过单次测试,就能够鉴定和区别人类所有的流感种类。
4.传播途径与流行现状
4.1传播途径
报道证实,加拿大有1例人感染病例与其接触的猪群发生甲型H1N1流感,可见甲型H1N1流感可以经人传染给猪,虽然猪体内已发现甲型 H1N1 流感病毒 ,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6]。甲型 H1N1 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 ,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多数年龄在 25~45 岁间 ,以青壮年为主 ,应注意老年人和儿童[2];从事养猪业者 ,发病前 1 周内去过养猪、销售及宰杀生猪等场所者,接触猪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视为高危人群。
4.2全球流行现状
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动态2009年4月25日,WHO首次发布了墨西哥与美国发生甲型H1N1流感(曾被称为“人感染猪流感”)疫情的报告,并宣布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后该组织在3天内两次提高流感大流行的警告级别,从第3级提升到第5级。6月11日,基于可获得的证据和专家评估结果,WHO将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从5级提升至6级,并宣称全球已处于流感大流行的初期[6]。从2009年7月开始,WHO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态势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程度,将疫情日报改为周报。截至2009年9月13日,WHO公布的全球病例数在296471例以上,死亡3486例。其中美洲地区124126例,死亡2625例;西太平洋地区76348例,死亡337例;欧洲地区超过52000例,死亡140例;东南亚地区25339例,死亡283例;地中海东部地区10533例,死亡61例;非洲8125例,死亡40例[12]。截至2009年9月13日,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流感仍保持着较大的可变性。在北美,美国报告流感样病例的增加超过了季节性流感发病水平,其南部、东南部及东北部的部分地区尤为显著;加拿大的流感处于低水平流行,欧洲和中亚的流行水平与之相似,但法国报告流感样病例的增加已超过季节性流行临界水平。日本的流感活动持续增长并超过季节性流行临界水平,其中增长最明显的是冲绳岛南部。在美洲和亚洲的热带地区,流感的传播较为活跃,流感流行遍及南亚和东南亚各地域,其中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呼吸道疾病呈增长趋势。在南半球的温带地区,大多数国家的流感已处于持续下降或回复至季节性流行的基线水平。澳大利亚较晚受本次疫情影响的地区,其流感样病例的报告呈下降趋势。而
南非的流感活动目前呈现第2个流行峰(第1峰由季节性流感病毒H3N2引起,第2峰则由2009甲型H1N1病毒引起)。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初期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11]:第1个阶段是5月10日我国出现首发确诊病例且之后输入性确诊病例不断增多;第2个阶段是5月29日我国出现了由输入性病例引发的2代病例,并呈现出2代病例不断增多的趋势;第3个阶段是我国出现了个别感染来源不清楚的本土病例并引发2代病例。散在的本土病例使社区范围内持续传播的风险日益增加[9]。进入8月下旬,随着各类学校的开学和学生人群的大量流动与聚集,全国各地均出现了规模不同的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且本土病例持续增多。截至9月7日,我国内地已发生128起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发病。随着北半球秋冬季的来临,甲型H1N1流感发生大规模流行的风险显著增加。与此同时季节性流感高峰也逐渐来临,但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力明显大于季节性流感。卫生部通报,截至10月12日,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报告23 766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治愈21342例,重症16例,死亡1例。目前我国内地每日新增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数百例,其中绝大多数为境内感染病例[1]。
5.发展趋势
目前关于该流感疫情的发展趋势主要有4种预测[7]:①夏季到来后,流感流行趋缓甚至消失,到秋冬时再现,不过届时已有足够的疫苗应对(鸡胚培养用于疫苗制备);②这种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弱,流行时间长,但致死率低;③病毒发生变异,传染力和毒性加强,导致很多人死亡;④夏季高温可能阻止不了这种流感的流行。
6.甲型H1N1流感病的治疗
(1)常规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行就地隔离治疗,强调早期治疗。对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患者,目前主要是综合对症支持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病48 h内是最佳治疗期。(2)抗病毒治疗: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可试用神经氨酸酶抑制药奥司他韦(达菲)或扎那米韦,这些药物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有抑制作用,剂量75 mg/d,
疗程5天,儿童慎用。从美国最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中分离出的病毒,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均敏感,但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3)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①氧疗:鼻导管或氧气面罩。②无创机械通气(NIV):如果预计患者的病情能够在48~72 h缓解,可以考虑应用NIV。③有创机械通气:经高浓度吸氧仍不能改善低氧血症者,应及时采用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4)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快速进展,严重肺炎并有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趋势者,可酌情选用甲泼尼龙,40~160 mg/d。激素治疗甲型H1N1流感目前尚无循证医学依据,需要严密注意激素不良反应,儿童慎用。(5)抗生素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应根据可能感染的菌种酌情选用氟喹喏酮、大环内酯类或第3代头孢菌素。(6)恢复期血清治疗:重症患者可考虑使用恢复期血清治疗,但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5]。临床治疗甲型H1N1流感病毒通常可以用具有抗病毒效果的清热解毒中药材为主药,如板蓝根、金银花、连翘等[4]。
7预防
7.1药物预防: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密切接触者,曾到过疫区者,甲型H1N1流感流行区域内的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接受免疫抑制药治疗者及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可采用药物预防。奥司他韦75 mg,1次/d,儿童酌减,疗程7天;扎那米韦10 mg吸入,1次/d,儿童酌减,疗程5~7天
[5]。对于猪,免疫平时在保证猪全价营养的同时,可在饲料或饮水中适量添加具有抗病毒作用的
中草药制剂,增强猪群对包括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内的各种病毒性疾病的抵抗力。受到疫情威胁时,可在添加中草药制剂的基础上,用金刚烷氨类药物或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等抗病毒药物进行紧急预防[6]。
7.2疫苗预防:WHO根据最新生产信息及时更新甲型H1N1流感疫苗供应量。其它疫苗研发信息主要通过正在进行或即将开展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获得,主要包括疫苗接种次数及每剂疫苗的抗原含量等[8]。2009年9月15日,有4家流感疫苗制造商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采用他们新制造的2009年甲型流感(H1N1)单价流感疫苗,预防2009年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H1N1)大流行。现已经得到了减毒活的和灭活的2009年甲型流感(H1N1)两种单价疫苗,每种含甲型毒
株A/加利福尼亚/7/2009年(H1N1)pdm。2009年甲型流感(H1N1)单价疫苗或季节性流感疫苗都不含辅药。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实施顾问委员会已经对2009年甲型流感(H1N1)单价疫苗的免疫最初目标人群提出建议,并发布了对其他人群努力扩大接种的指导方针。监测数据表明,自从2009年4月第一次活跃以来, 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没有实质性抗原变化,而且单价疫苗株是相配的[9]。季节性流感疫苗现在推荐使用,新甲型(H1N1)流感疫苗在10月中旬后许多地区将获得接种,将会获得更多的临床试验的结果。
综上所述,因为有科学工作者已经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深入研究,如今人们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已经有了很大的了解,即使它来势汹汹,但我们可以很有效的预防:首先要在个人卫生方面注意,第二,可有药物预防,而且,如今已有专门的疫苗来预防。因此,对于甲型H1N1流感,我们不必盲目恐慌。它是可以认识、预防、控制,和治疗的。
参考文献
[1]王蓓,张珍.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现状与防控对策;(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江苏南京 210009)
[2]姜昌富.科学应对甲型 H1N1 流感 二.(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 华中医学杂志2009 年第 33 卷第 4 期
[3]黄家兵.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学及实验室检验.湖北省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所(湖北宜昌)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 2009年第37卷第4期
[4]朱君华,丁刚强.甲型H1N1流感疫情综述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 赵敏,李文刚 .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与治疗.2009, 52(6): 3352336.北京解放军302医院
[6]李春,张东.甲型H1N1流感及其防制.(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
[7]潘欣,李广波,李晗.猪源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研究概况.第二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上海
[8]杨小兵,张皓,蒋静,赵鑫.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策略.湖北省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宜昌)
[9]龚震宇(摘译),杨小平(审校). 2009年美国甲型流感(H1N1)单价疫苗最新情况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我国出现感染来源不明本土甲型流感病例[N/OL]. [2009206213].
[11]WATSON R. Swine flu could come back in more virulent formafter summer. european experts say[J].BMJ.2009.338: b1792.
[12]WorldHealth [2009-09-18].
Organization. Pandemic (H1N1) 2009-update66[EB/O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