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声乐审美特征与价值探究
作者:牟华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3年第10期
[摘 要] 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悠久,它代表了各民族不同的演唱形式和不同的演唱方法,在民族声乐长河中,增添了我国声乐的艺术品格和价值观,所以民族声乐不仅促进了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更具有我国民族音乐多元化的特征。目前,研究与推广中国民族声乐已经成为一门专业学科,本文致力于对中国民族声乐审美特征与价值功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 民族声乐;审美特征;审美价值
当前,国内民族音乐得到了广泛的传承与发展,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后,民族音乐本着生态、审美的理念正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我国的民族音乐有着自身独特的文明和艺术魅力,虽然风格迥异,但各有千秋,都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代表。民族音乐包括民歌、器乐、说唱、歌舞、戏曲等五个部分,这五种民间音乐之间的关系是彼此促进.互相融合。以下将就这几方面进行重点阐述。
一、民族声乐的类别和表现形式 1、民族声乐的类别
(1)大多数的民族歌曲都是因为民歌的发展演变而成的,我国的每一个小城市都流传这不同的民间小调,而且经过很多代人的加工处理,不但成为了广为传唱的曲目,更是成为了地方独具特色的戏曲,很多人都知道湖北地区十分流行的黄梅戏,一开始就是由安徽等地的民歌小调基础演变而来的,流传于河南等地的越剧以唱腔悠远流畅,善于抒情为主,也是因为在山歌的基础上演变而成。
(2)说唱的音乐更是由于民歌发展而形成,四川等地有很多长工号子以及说唱曲调全部是由民歌发展而来。
2、民族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 (1)各民族的民歌音乐
我国的各个民族民歌当中的表现的感觉也是截然不同的,很多内容都是大家生活中的感觉,而且经过人来的一些期许以及迷茫认识以及收获,生存以及死亡的感觉都已经能够用民歌演唱出来了,很多民歌当中倡导在天地万物当中生存,人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好像是史诗一般,更多的人都显示一种经过战斗的英雄事迹,叙事歌曲总是能够记录下每个人的生产生活以及对传说故事的感触,经过爱情与生活的变化,能够将叙事歌曲也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凌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尽职体现出来。北方的蒙古族因为艺术风格别致深受蒙古族人民的喜爱,在很多故事当中都体现了他们的勇猛,而新疆等地的音乐则是在说、唱、舞蹈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艺术造诣。[2]其中有很多英雄人物,更有神话故事,还有在人民生活中一直伴随的劳作的歌曲。 (2)各民族的歌舞音乐
中国的没一个民族都是歌舞音乐的发源地,而且形势很多样,曲调也很清幽,比如说朝鲜族就有40多种歌舞音乐,有庆祝丰收的《农乐舞》舞曲和表现男性爽朗乐观的性格《扁鼓舞》舞曲等。
(3)各民族的说唱音乐
清朝是整个说唱音乐达到兴盛时期的高潮期,因为在每一个民族中形成就是民族音乐的发展,收到个民族人民的喜爱和欢迎,在好来宝以及史书和评述以及颂词的记录中蒙古族的民间说唱最为最为优秀,而且深受在科尔沁草原上的蒙古族人们的喜爱,白族有一种深受大家喜爱的说唱形势,他在白族的生产生活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就是“大白曲”,朝鲜族的说唱音乐,又叫“板唆哩”,是朝鲜族音乐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内容有取自民间传说和古典小说,如《春香传》、《春铡传》、《楚汉相争》等。 (4)各民族的戏曲音乐
要是说起中国的民族戏曲更是十分丰富多样了,比如说藏族就有藏戏,戏曲的音乐十分具有民族特色,而且人民十分喜爱,在上演的很多传统戏剧当中,藏戏的音乐十分优美,而且声调变化多端,其中,有反映民人生活与愿望的《桑诺》、《卓瓦桑姆》等,亦有仙女与渔夫相爱故事的藏戏《炎错拉莫》等,均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彝族地区的“花灯”是彝族的戏曲音乐,其唱腔十分优美动听,并富有彝族文化特色。 二、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与审美价值 1、民族声乐审美特征 (1)感情为歌曲内涵
在中国的特有的民族声乐延长的形势之下,具有美学品格是重中之重,而且很多古人对这个事情都是有论述的,比如说在声乐理论家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明确指出:“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为尤重。盖声者,众曲之所尽同,而情者,一曲之所独异”;“唱者不得其情,则邪正不分,悲喜无别,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词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在声乐演唱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在声音当中带有感情,而且声情并茂才能够达到效果,西方的“唯情论”以及“唯形论”一直都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去辨别的两种方式,在我们的民族声乐延长当中,会有很多发生了感情但是却没有什么面部变化的形势,而且这两种就是矛盾对立方式,但不容忽视的是,从典籍记载当中以及近现代歌唱的演进来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秉承情感为歌唱基本表现内涵的观点具有主导地位。孔、孟、荀等儒家学派在《乐记》等古代文献的记载中都认为歌唱审美的核心内涵是“歌以咏情”。哪怕是学说演进过程中,嵇康曾提出“声无哀乐”的观点,但也只是把“情”与“声”分割为“名”与“实”两个范畴,并未彻底否认歌唱是表现情歌强有力的途径。
无论是我们所谓的在煽情还是在引起听众的共鸣,都是抒发了我们对于少数民族情感的祝酒歌以及在歌声中求得婚配的方式,这些都是在情感上的声音显示出的别有一番的韵味,这种以情感表现为主的观念一直都是十八世纪欧洲的歌剧所体现的真正的声音的感觉与他们真正的只能的一些分歧的感受。
在以上的分析当中我们能够看得出来,我国的民族声乐的艺术并不只是一个靠声音技巧来感受,最终的目标就是要达到情感的真谛的表达,所以在声音技巧的掌握之上,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史以来的最高理念。 (2)“字正腔圆”的审美取向
在我国独特的民族语言当中,我国与西欧一些国家的音乐以及学派都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异,在语言之间的差异更决定我国的民族声乐是世界的水准,具有着不可动摇的独特魅力,在中国传统歌曲旋律在与歌词和声调的呼应的同时,这样的咬字发音可以让更多的听众跟受到歌词的含义,引起听众们的共鸣,在此之外,中国早期的文化都是口口相传的模式,百姓的一些文化形式并不是很成熟,所以百姓的生存知识、行为规范、审美意趣等思想交流主要依靠语言沟通,而歌唱自然而然就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要依托。[3]听众一般在欣赏歌唱时,注意力通过集中于歌词内容,来从中获得知识以及以解决具体的生存问题。因而吐词咬字是否清晰明了决定了人们对歌唱者的优劣评价,而声音的优美与旋律的动听,则处于次要的地位。
因此语言的美感成就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声音美重要部分,一旦失去了声音美,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就无从谈起了。 2、中国民族声乐审美价值
审美是任何一种音乐形式在审美价值实现过程所必要的中介,是各种功能形成意义中系统的因素。
(1)民族声乐的基本审美功能
所谓的审美功能就是我国民族声乐当中最基础的过程,也是社会上的最初功能,它衍生了其他方式的多重音乐基础,所以在民族声乐其他审美价值获得的同时,经过民族声乐的熏陶感染让感受着的精神世界得到净化与滋养,不断地提高自身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2)民族声乐强有力的教育功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民族声乐背负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具有强有力的教育功能:
第一,首先表现在审美教育上,即民族声乐通过自身的音乐语言、韵律等元素唤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在精神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引导人们进入一种意象群体当中。
第二,民族声乐教育功能还存在于声乐的意象层面,这是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关键,也是民族声乐教育功能传递的关键。[4]声乐作品来源于生活实践,这就要求创作者要精力长期的生活阅历的积淀,创作者将自身的认识感悟,生活态度以及感情积淀,转化为声乐形象,再用声乐语言加以表达。
第三,声乐听众通过欣赏声乐作品来理解和体会创作者的人生体验,从中有所领悟。 总而言之因为来自于原生态,从祖先那里传承和发扬过来的民族声乐文化,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文明和丰富的艺术底蕴,通过对民族音乐特别是民族声乐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精神文明的多元化建设和各族音乐文化的交流,从艺术角度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和价值体现进行研究,将有利于民族文化自身的发展和传承。 参考文献:
[1]李晨霞.关于民族声乐的探讨[J].魅力中国,2010,22(03):120-122.
[2]额尔德木图.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比较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03):143-144.
[3]刘凤.论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异同与融合[J].艺术广角,2007,18(04):198-199 [4]孟新洋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思考[J].音乐创作,2011,16(01)56-57 基金项目:本文章支撑项目为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2C0587《益阳弹词的传承发展研究》。
作者简介:牟华,湖南益阳,湖南城市学院音乐学院,研究方向:民族声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