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重型碾压与重锤夯实,高强金属柔性主动防护网施工方法

来源:步旅网


2.4.4.1.3.重型碾压施工

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及沉降量进行现场试验,确定采用机械的规格及性能,重型碾压的遍数,重型碾压及振动功率等参数,确定质量检测方法及评价标准。

重型碾压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20T),施工由地基处理范围两侧开始向中心碾压,碾压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重型碾压次数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和沉降量控制值来确定压实次数。

重型碾压的加固范围超出路基两侧坡脚外3m。碾压时后轮重叠1/2,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重型碾压时均匀碾压。碾压实前,要及时对地基适量洒水,使水份充分渗透,然后重型碾压。压实标准需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⑴工艺流程

重型碾压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图2.4.4-2重型碾压施工工艺框图”

施工准备

测量

场地清理、平整

修筑临时排水设施

重型碾压

不合格 补压 质量检测 ⑵施工方法

合格 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在原地面将重型碾压边界进行测量放样,并用石灰洒出压实边界线。 下道工序 按设计要求清理重型碾压处理范围表层砂质黄土,并查看现场地质情况,做

图2.4.4-2重型碾压施工工艺框图 相关地质勘探,与设计图纸上的地质情况进行对比,若发现与设计不符及时上报

监理单位。

场地平整完成后,进行重型碾压前的地面标高测量,检验土体的含水量。当土壤中含水量不够时,洒水进行调整,使其达到最佳含水量±2%。

碾压施工:

①碾压时先轻后重,先边后中,先慢后快。直线段由路肩向中心碾压,曲线超高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

②碾压时后轮重叠1/2,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

③碾压速度头两遍每分钟25~28米为宜,以后每分钟33~40米。

④碾压6~7遍,一直到规定的密实度,同时表面无明显的轮迹,严禁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地段上急刹车或调头。

⑤重型碾压过程中,先用挖掘机平整后碾压。若碾压过程中路基表面扬尘,

可用洒水车适量洒水后继续碾压;在碾压过程中当土壤中含水量不够时,洒水进行调整,使其达到最佳含水量±2%。

⑥连续重型碾压至结束,进行设计要求的项目检测。 ⑦若未能达到设计规定的施工质量要求,则继续碾压,直至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施工要点:

①碾压过程中表面始终保持湿润,不得干压。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现象,应进行处理后再进行碾压。

②碾压含水量掌握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

③重型碾压时,若表面出现较大起伏,需随时用整平,若表面过干,需及时洒水,保证碾压质量,并防扬尘。

④碾压过程中牵引机应保持匀速行走,保持正确的形式方向。 2.4.4.1.4.重锤夯实

强夯法设计采用夯击能范围值2000~4000KN•m,夯击遍数3~4遍,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2遍。强夯施工工艺见图2.4.4-5。

强夯施工前,根据设计拟定的强夯参数,在路外进行强夯试验方案,进行现场强夯,

对试夯场地进行测试,并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结果,确定正

单点试验和区域试验确定强夯施工参数绘制施工图,布置夯点位置逐点连续夯击,退行夯击完成后推平碾压场地高程测量、平均夯沉量计算强夯施工质量检测图2.4.4-3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

式施工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并报告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开始强夯施工。

夯点的夯击次数,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满足下列条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当夯击能较大时不大于10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试夯前进行详细的原位测试,取地面下5~6m以内原状土样进行室内试验,测定有关土性数据。试夯按照拟定的强夯参数进行,每夯击一次及时测量夯击坑及其周围的沉降量、隆起量和挤出量等地面变形,作好详细夯击记录,在土层的不同标高处埋设深层沉降标用以观测各深度的沉降量和有效的加固深度。

施工工艺

⑴在施工前先做好临时排水沟,将地表水引出地基加固处理范围。

⑵准确定出夯点位置、夯击范围,清理并平整场地。夯击点的位置、间距可根据试夯确定的夯击遍数确定;强夯范围超过路基两侧坡脚外宽度为处理深度的1/2~1/3,且不小于3.0m。

⑶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点高程。将夯锤起吊至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夯坑内及周围地面高程,计算夯沉量。

⑷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第一遍夯点的夯击。 ⑸按规定的间歇时间,进行第二遍夯击,第二遍夯击点在第一遍夯击点中心。 ⑹施工时详细记录每一夯点的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

(7)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后,推土机将场地整平,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⑻强夯处理地基的承载力检验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

高强金属柔性主动防护网施工方法(四) SNS主动柔性防护网施工方法

(1)根据设计图纸测放路基边桩和高程,并用经纬仪和钢尺根据标准网尺寸布置孔位并用红油漆进行标识,施工中注意将异性网尽量设置在边缘,以保证整个坡面的美观。

(2)清除坡面上的孤石、松石及危石后使用手持式风钻或水钻进行钻孔,钻孔过程中使钻杆下倾面与水平面成15。夹角,锚孔略深于锚杆长度。图2 主动柔性防护网构造示意图

(3)注浆并插入锚杆,注浆前首先进行清孔,后注入标号不低于M20,宜用灰砂比1:1~1:1.2、水灰比O.45一O.5O的水泥砂浆或水灰比O.45~O.5O的纯水泥浆,水泥宜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旋转插入钢绳锚杆后进行二次注浆,以确保浆液饱满,在进行下一道工序前,浆体养护不少于三天,不得对锚杆进行扰动。

(4)安装纵横向支撑绳,张拉紧后两端各用二至四个(支撑绳长度小于15m时用二个,大于30m时用四个,其间用三个)绳卡与锚杆外露环套固定连接。

(5)安装钢绳网之前对十字卡扣的材质、结构尺寸和钢绳压接工艺进行检测,必须保证钢绳网的抗错动拉力(两根相互交叉的钢丝绳,在交叉结点处用十字卡扣固定后,使其中一根钢丝绳沿受力方向滑出的最大拉力)不得小于5kN,抗脱落拉力(两根相互交叉的钢丝绳,在交叉结点处用十字卡扣固定后,使两根钢丝绳沿其交叉面法线方向发生分离最大拉力)不得小于10kN。

(6)由上至下依次铺设钢绳网并用8钢绳34缝合,每张钢绳网均用一根长约

31m的缝合绳与四周支撑绳进行缝合并预张拉,缝合绳两端各用两个绳卡与网绳进行固定联结。当设计为双层钢绳网时,以同样方法铺挂第二层钢绳网。图3 SNS主动柔性防护网施工现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