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调研报告:XX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来源:步旅网


XX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按照课程的要求,我们第四组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进村住户调研的题目,结合在XX村实地走访的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地处皖豫交界的淮河拐弯处,与河南省固始县隔河相望,几乎是阜阳最南端的地方。位于淮堤上的XX村南北狭长2.4公里,东西跨度才90米,是濛洼蓄洪区王家坝镇的下属村庄,淮河防汛抢险的前沿阵地,典型的庄台村。全村有18个村民组,人口4771人。可耕种土地4311亩,其中,3506亩可耕地在蓄洪区内,种植“一麦一稻”,靠天吃饭不能旱涝保收;805亩可耕地在蓄洪区外,种植蔬菜,特别是大棚蔬菜种植,主要有XX大葱、淮山药以及反季节蔬菜等,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全村人均年收入5650元,是典型的纯农业村。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受自然环境的限制,人多地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如何让村民腰包鼓起来,过上幸福的生活,是XX村干部面对的最大挑战。

XX村两委班子共有8人,男6人,女2人,均为正式党员,平均年龄47岁。现有党支部一个,党员63人,其中外出流动党员32人,占党员总数的50%,女党员8人,占党员总数的12.7%。党员年龄结构:30岁以下12人,占党员总数的19%;31至40岁15人,占党员总数的23.8%;41至50岁11人,占党员总数的17.46%;51至60岁7人,占党员总数的11.11%;61至70岁8人,占党员总数的12.7%;71至80岁7人,占党员总数的11.11%;81岁以上3人,占党员总数的4.76%。党员学历结构:大学以上文化5人,占党员总数的7.97%;大专文化3名,占党员总数的4.76%;中专文化2人,占党员总数的3.17%;高中文化6人,占党员总数的9.52%;初中文化36人,占党员总数的57.14%;小学文化5人,占党员总数的7.97%;文盲7人,占党员总数的11.11%。从党员的年龄结构以及学历结构来看,60岁以上的党员约占3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党员接近80%。党员队伍老龄化,文化知识偏低,已成为影响XX村发展“瓶颈”的重要因素。(弘利教育)

二、工作实绩及成效

一是结合XX村实际,村两委班子,积极探讨工作新举措、新思路,认真分析全村情况,统一思想和认识,明确目标和任务,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发展项目,带领全体村组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真抓实干,解决实际问题。在工作中措施得力,做到统一规划,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目前已建成村级6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一个,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6--7万元的收入。争取蓄洪区库外地修路项目45万元,小型水利设施项目15万元,16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项目一个。

二是加强学习,推进党组织阵地平台建设,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将每个月农历初一定为全体党员(外出流动党员除外)集中学习日,实行签到考核积分制,每参加一次获得对应的颗数,上不封顶,根据每位党员平时参加学习和集体活动的情况,年底进行星级评定,好的给予表扬,差的除批评教育外,还将受到党纪处理,这项制度实施以来,已有2名党员受到了处理。由于村里很多党员同志白天下地种菜、收菜、卖菜,许多工作任务需要等到晚上来办,村两委因地制宜,经常采取“白天忙生产,晚上忙夜谈”的方式开展组织工作和其他中心工作。村内老党员文盲很多,不识字、

耳背眼花,在开展组织活动时,往往采取PPT图像演示、投影仪观看纪录片或影音资料、现场读书念报、召开座谈会等有声音有图像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三会一课”内容,不断完善“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

三是利用网站平台作为党建远程教育宣传的窗口,加强党员管理工作。开通了村级无线网络、飞信、微信、微博,以信息化建设平台为抓手,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实时更新发布党务、村务信息,及时传递到党员手中,包括在外打工的流动党员,确保流动党员随时随地了解家乡的变化,以及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并且能够得到在外打工的流动党员有效的信息反馈。村书记李宇涵积极组织开办了4期互联网+农民电商培训班,设立了村书记意见箱,意见箱每个月开启1次,广泛征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村民的所需所求。在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任务完成的同时,也把基层党建工作落到了实处。

四是提高创新意识,结对共建,保持党员干部的纯洁性。结合XX村农业发展实际,注册了王家坝XX村商标。村两委干部与种植大户成立了“青葱岁月”果蔬专业合作社和QQ智库群。接收吸纳政府、高校和企业创业能人等36人加入智库群,为

XX村经济社会发展献言献策。根据农事需要,与绩溪县临溪村、黄山市徽州区竦塘村两个农业基础好、产业结构调整成绩比较突出的村进行友好结对共建,吸取先进经验,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观念,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作为主要经济支柱的“一村一品”大葱种植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种植面积近1000亩,并辐射带动周边村庄种植大葱2000余亩,为村民增加了收入。村里50岁以上的党员占党员总数近2/3,女党员比例只有1/10,年龄性别结构不合理,因此,村两委干部注重从群众拥护、大家公认有能力、有公心,能够带领大家致富的常驻村的中青年、妇女同志、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选进党组织和两委班子中,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努力优化年龄性别结构不合理现象。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XX村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党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的现象,制约了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发挥;二是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与劳动力流动的形式不相适应;三是党支部领导能力和政治水

平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客观要求不相适应;四是村集体经济欠缺新的发展点,直接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对策与建议

(一)抓好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要以建设“五个好”党组织为目标,切实抓好村党支部建设,全面提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水平。在保持班子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创新选拔机制、拓宽选拔渠道,把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村级干部岗位上来。增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能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善于做新时期农民思想工作的能力、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以及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执政为民的本领。始终抓好后备干部的培训、培养和教育管理工作,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

(二)加大党员队伍培训和发展的力度

要把党员教育摆到重要位置,切实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对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切实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对科技文化和市场经济等知识的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努力使农村党员干部成为政策明白、技术多面、信息

灵活的农村经济发展带头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入手,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优先发展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入党,侧重于农村产业大户、妇女和高中以上文化青年中发展党员,以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严格控制党员的“入口关”和“出口关”。

(三)提升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经济的能力

在新时期,要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级经济的发展壮大。只有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农村才能解决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也只有通过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才能强化村级社会化服务,为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也办不好的事,真正为农民排忧解难。因此,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突破口,继续把发展集体经济纳入村经济发展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各自优势,围绕稳定农村政策、调整经济结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为农民服务的实力和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心一意帮助群众致富,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使农村基层干部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精神,在感情上心系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为群众多干实事,多办好事。继续健全和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依法治村、民主管理等制度,切实作到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促进农村工作规范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