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类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二、活动主题:
在一声声“不可以”中长大
三、活动准备:
PPT课件
四、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并懂得与父母正确相处;
2、培养学生正确表达爱;
3、通过活动初步体验换位思考,促进心理健康成长;
4、通过活动,让学生对如何与老师及他人相处有所思考。
五、活动步骤:
活动一:换位思考体验宽容
(一)激趣导入
(1)观看趣味心理图片,导入新课。
(2)回顾生活场景,导出绘本。
(3)欣赏绘本并交流,引出主题。
(二)了解分享
(1)回顾填写,提取你最不想听的“不可以”。
(2)情趣表演,体验在“不可以”中各个角色的不同反应。
(三)换位思考
(1)调换角色,情景表演。
(2)随机采访:面对孩子的不理解,你的心情怎样?
(3)设身处地:面对爸妈的“不可以”,我们应该怎么做?怎样才能避免与父母冲突?
(四)及时小结
活动二:由此及彼思考相处之道
(一)由此及彼
(1)由绘本前言,引出《大卫上学去》。
(2)欣赏绘本并交流。
(二)深入思考
(1)交流:在学校,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2)随机采访:面对老师的“不可以”,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
(三)及时小结
欣赏绘本结尾,体会父母,老师的爱。
活动尾声: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按照国家、省市卫生健康委要求,20xx年7月12日至18日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活动的主题是。为做好宣传工作,中心特制定以下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
20xx年7月14日-15日
二、活动地点:
涡阳县市民服务中心、城东社区敬老院
三、活动内容:
1、“关注口腔健康,品味老年幸福”知识讲座;
2、设立咨询台、义诊服务台;发放宣传资料、向广大群众宣传老年人健康政策、老年健康科普知识、老年口腔健康知识、常态化疫情防控、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及日常急救知识等。
四、主办单位:
涡阳县卫健委
五、参与单位: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六、参与单位:
涡阳县人民医院、涡阳县中医院、
七、具体职责:
1.参与单位设立咨询台、义诊台,组织医生为群众免费检查身体。
2.疾控中心:印制发放宣传资料。
一、指导思想:
为争当“四好少年”号召,认真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要求,加强对学生行为、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围绕“良好习惯养成”这一基础文明素养的主题,扎实细致、持之以恒地开展“知晓好习惯——实践好习惯——终身好习惯”养成教育系列活动,以促进学生行为习惯、个性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做一名健康成长、快乐、幸福的阳光少年。
二、行动口号:
“好习惯伴我健康成长做快乐幸福的阳光少年”
三、目标任务:
1.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主要培养学生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以及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交往技能,提高交往能力。
2.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主要培养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的习惯;针对不同要求、采取多种方式阅读的习惯;乐于并善于思考、总结的习惯;勤于自学的习惯;善于观察、勤于动手的习惯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主要培养学生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初)
学校召开活动启动大会,提出倡议,并通过广播、板报等宣传阵地进行广泛地宣传,让教师、学生明确活动的意义、任务、措施,使每个孩子都做到“好习惯我熟知”。同时启动“绿色捡拾”活动。
具体的安排如下:
1.少先大队向全体学生发出积极参与“好习惯伴我健康成长”养成教育活动的倡议及“绿色捡拾”活动倡议,了解好习惯对成长的重要意义。
2.利用早读、班队会等时间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文明礼仪》,并背诵《弟子规》。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xx年3月中旬-20xx年6月底)
学校将通过加强常规管理,强化行为规范训练,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典型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使学生都做到“实践好习惯”,增强养成好习惯的积极性。
具体的安排如下:
1.班主任老师对本班学生进行训练、督促检查,培养良好行为、学习习惯。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应尽量多使用星星表扬和鼓励学生坚持好习惯。
2.学校安排值周生监督检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3.学校组织相关知识竞赛,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第三阶段:总结评比阶段(20xx年7月)
我校将举行“最佳阳光班级”、“星级少年”、“阳光少年”评选活动,及时总结表彰。让学生良好行为、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活动成为学校教育的常规,切实推进学校养成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
五、方法措施:
(一)知晓好习惯。
1.“一班一生一份制”:各班张贴《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文明礼仪》及《弟子规》,并将《弟子规》下发至学生人手一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熟知熟记。
2.“一天一读制”:每天班主任要灵活安排时间朗读背诵《弟子规》及《规范》,激发学生达标的信心。
3.“一周一总结制”:值周生每天检查监督学生好习惯养成情况,每周进行反馈,由班主任在班会上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4.家长督促制:由家长检查学生对好习惯的熟知情况,并对照好习惯标准监督指导孩子的行为学习习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5.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充分利用广播室、文化栏、板报等宣传阵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
6.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生活指导课、品社课等多渠道,加强对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的宣传,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二)实践好习惯。
实施
1.明确目标。将好习惯要求逐条落实到每一周的教育重点中,做到月月有安排,周周有重点,天天有目标。让孩子们知道每天的训练要求,严格要求自己。
2.重点训练。班主任老师充分利用班会课,活动课等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专项训练,如:正确的站姿、坐姿、敬礼问好等的训练,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是正确的,并纠正不正确的行为,加以改正。
3.及时表扬。结合“七彩阳光”活动,发现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要及时利用星星进行表扬,以激励学生坚持好习惯。
4.言传身教。教师以身作则,注重言传和身教。班主任要加强和科任教师的联系,确保活动有序开展,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人人都抓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
监督
1.相互监督。在不良的行为、学习习惯上,采用同学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办法,及时提醒,纠正不良行为,帮助同伴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
2.设立监督岗。发挥各班小干部的作用,督促检查本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出勤等情况,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3.值周制度:值周人员由领导、教师、学生干部组成,负责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并将情况及时记录。做好每天的检查、评比,一周的小结总评等工作。“值周制度”的实施,从细小处抓起,把行为、学习习惯规范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评价
1.“周红旗阳光班”评选。每周一利用升旗时间,给每周常规管理优秀的班级发放流动红旗,以此促进班级之间的竞争,营造学、赶、超的氛围,促进养成教育。
2.“月锦旗阳光班”评选。根据每个月各个班级的日常表现,评选出“阳光班级”。使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下,使学生能比较自觉地遵守规范。
3.“最佳阳光班级”“阳光少年”“星级少年”评选。根据活动实施过程中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日常表现,每月每班评选出一名“好习惯之星”,同时综合学生“在阳光储蓄银行”中得到的星星,每学期评选出“阳光少年”、“星级少年”以及“最佳阳光班级”,学校予以表彰,努力让学生良好行为、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活动成为学校教育的常规。
(三)终身好习惯
1.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始终如一。
2.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展示阳光少年的礼仪风采。
3.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争取家长配合,使养成教育从校内向校外无限延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