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鸡台的引证解释是:⒈亦作“鬭鸡臺”。即吴公台。参见“吴公臺”。引清吴伟业《扬州》诗之二:“野哭江邨百感生,鬭鸡臺忆汉家营。”靳荣藩集览:“《一统志拾遗记》:煬帝於吴公宅鬭鷄臺下恍惚与陈后主相遇。当即是吴公臺也。”。
斗鸡台的引证解释是:⒈亦作“鬭鸡臺”。即吴公台。参见“吴公臺”。引清吴伟业《扬州》诗之二:“野哭江邨百感生,鬭鸡臺忆汉家营。”靳荣藩集览:“《一统志拾遗记》:煬帝於吴公宅鬭鷄臺下恍惚与陈后主相遇。当即是吴公臺也。”。 拼音是:dǒu jī。 结构是:斗(独体结构)鸡(左右结构)台(上下结构)。 繁体是:鬥雞臺。
关于斗鸡台的诗词
《广陵道·斗鸡台边花照尘》 《东郊行·斗鸡台下东西道》
关于斗鸡台的成语
斗鸡走狗 斗鸡养狗 嫁鸡逐鸡 斗鸡走马 斗鸡走犬 斗酒只鸡 章台杨柳 打擂台 台柱子
关于斗鸡台的词语
鸡声鹅斗 斗鸡走犬 鸡争鹅斗 斗酒只鸡 斗鸡走马 斗鸡走狗 打擂台 台柱子 斗鸡养狗 章台杨柳
斗鸡台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网络解释
斗鸡台都吉台古遗址在诸城市区北25公里渠河与荆河汇流处,有一名叫都吉台的村庄,村东有一高台,名曰“斗鸡台”,相传为春秋时鲁大夫季孙意如与后恶斗鸡之处,村名因台名谐音而得。都吉台古遗址就在“斗鸡台”上,南北长103米,东西宽22米,总面积7416平方米,文化层厚8.5米,下层为龙山文化,中层为商周文化遗存,上层有汉代遗物和唐宋遗存,内涵十分丰富。网友释义:都吉台古遗址在诸城市区北25公里渠河与荆河汇流处,有一名叫都吉台的村庄,村东有一高台,名曰“斗鸡台”,相传为春秋时鲁大夫季孙意如与后恶斗鸡之处,村名因台名谐音而得。都吉台古遗址就在“斗鸡台”上,南北长103米,东西宽22米,总面积7416平方米,文化层厚8.5米,下层为龙山文化,中层为商周文化遗存,上层有汉代遗物和唐宋遗存,内涵十分丰富。汉语大词典:亦作“斗鸡台”。即吴公台。清吴伟业《扬州》诗之二:“野哭江村百感生,斗鸡台忆汉家营。”靳荣藩集览:“《一统志拾遗记》:炀帝于吴公宅斗鸡台下恍惚与陈后主相遇。当即是吴公台也。”参见“吴公台”。《汉语大词典》:吴公台(吴公台) 拼音:wúgōngtái古台名,在今江苏扬州市北。原为南朝宋沈庆之攻竟陵王诞时所筑之弩台,后陈将吴明彻围攻北齐敬子猷,增筑以射城内,故名。唐白居易《隋堤柳》诗:“土坟数尺何处葬,吴公台下多悲风。”清徐昂发《扬州》诗:“莫向吴公台上望,江南江北总无家。”亦作“斗鸡台”。见“斗鸡台”。国语辞典:地名。位于四川省灌县城西。相传李冰作蜀太守时,见两鸡争粟食,粟落石罅中,一鸡放弃,一鸡坚持到底,向石罅猛啄,历经多时,终将石罅啄穿,饱食而去。李冰由此体悟有志竟成之理,引导百姓,开辟渠道,平治洪水。功成后,特建斗鸡台以纪念之。斗鸡台[dòujītái]⒈地名。位于四川省灌县城西。相传李冰作蜀太守时,见两鸡争粟食,粟落石罅中,一鸡放弃,一鸡坚持到底,向石罅猛啄,历经多时,终将石罅啄穿,饱食而去。李冰由此体悟有志竟成之理,引导百姓,开辟渠道,平治洪水。功成后,特建斗鸡台以纪念之。
二、词语解释
1.亦作'斗鸡台'。亦作'斗鸡台'。2.即吴公台。斗鸡台[dòujītái]⒈亦作“斗鸡台”。亦作“斗鸡台”。⒉即吴公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